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发布 > 讲话论述

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 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

浏览字号: 来源: 人民日报2009年07月27日 08:05:2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7·5”事件,是由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境外策划煽动,境内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情谊,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终是想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7·5”事件严重践踏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严重损害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决不能容忍,各族干部群众坚决不答应。“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分裂祖国的图谋不会得逞,是注定要失败的。

  “7·5”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结束对意大利国事访问,于当地时间8日凌晨提前回国、连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判形势和部署工作;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等同志亲临新疆指导工作;以王乐泉同志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时采取果断措施,紧紧依靠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很快控制了乌鲁木齐的局势,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我们取得了反分裂斗争的又一重大胜利。但损失是惨重的,影响是恶劣的。历史经验再次告诉我们,各民族大团结是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分裂与动乱只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团结稳定是发展的生命线;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国家和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新疆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我们一定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决反对“三股势力”,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成果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我国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口,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构建美好家园的开拓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内求统一、外御强敌、反对分裂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各族人民互相交流、共创文明的创造史。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三次剧变,彻底和必然地改变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第一次是社会形态的改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摆脱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人们抬起了头”。第二次是政治形态的改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政治制度,是各民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走上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人们挺直了腰杆”。民族区域自治完全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成立了四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2003年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至此,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1173个民族乡。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占民族自治区地方总人口的47%,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体现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始终追求“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体现了长期以来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群众的共同愿望。第三次是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人们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进入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的年代,经过30年的努力,在经济上普获实惠,“人们展开了笑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民族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又好又快的喜人局面。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1952年,民族地区(指5个自治区和云、贵、青3个多民族省)GDP总量为57.89亿元,1978年为323.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1952年相比,年均增长6.46%),2008年达到30626.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10.19%)。二是特色经济初步形成。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农畜产品和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云南和贵州的烤烟产量占全国的1/2;新疆的棉花产量居全国第一,番茄酱的生产能力占到全国的90%以上,形成了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加工基地,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三位和第一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战略接替区;内蒙古牛奶产量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内蒙古原煤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内蒙古和新疆的羊毛、羊绒、奶牛产量,分居全国前两位;广西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一,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0%,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和综合利用基地;云南鲜切花产量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广西、贵州和宁夏成为我国氧化铝和电解铝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西藏、青海等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发挥区域特色,使旅游业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1952年,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76亿元,1978年为76.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20.39倍,年均增长24.34%),2008年达18453.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240.72倍,年均增长60.33%)。国家在民族地区安排了一批重大项目,修建了一批铁路、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和完工,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四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民族地区实现外贸进口总额607.5亿美元,与2002年的112.4亿美元相比,增长了5.4倍。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78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06.84元和138.40元, 2008年分别为13170.46元和3389.21元,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在新疆工作了40年,是新疆发生重大变化的见证人之一,是开发建设新疆的参与者之一,是新疆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人之一,对新疆的情况比较了解,这里,以新疆为例,来说明新疆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各族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和显著提高。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4203亿元,比1978年增长18.4倍,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893元,近3000美元,比1978年的313元增长10.5倍。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818.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49.6倍。1978—2008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万亿元,其中进入新世纪以来就累计完成1.1万亿元,是新疆和平解放以来50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倍多。2008年,进出口总额222.17亿美元,比1978年的0.23亿美元增长96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3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4.8倍和28.4倍。

  (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自治区不断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全区98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了“两基”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高等院校发展到32家,在校生超过20万人。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人群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目前,全区已建成527个社区卫生机构,新疆人均期望寿命达72岁,比1982年提高了12岁,接近国家平均水平。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各族体育健儿积极参加国家级和世界级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3.5%。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区共有108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涌现出了大批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家、翻译家和大量的文艺工作者。

  (三)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一是全面免除农牧业税。2005年全面取消了农牧业税,每年人均减负140元;同时,中央和自治区对农业的补贴年均超过10亿元,人均通过财政补贴近100元。二是全面建立新农合制度。目前,全区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4.47%。三是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区累计投入412亿元,共新建、加固抗震安居房189.5万户,有836万群众搬入新居。四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累计投入26亿元,解决了796万人和2933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五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农村公路4.16万公里,98.6%的乡镇和73.5%的村通了公路,600多万村民受益。六是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全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居民达到24.2万户、62.8万人,农村低保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已将41.2万户、129万贫困农牧民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此外,就业、扶贫、农业富余劳动力培训、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等工作全面展开。新疆各族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

  这一时期,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最好的时期。这些成就来之不易,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得益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所以,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说:中国共产党好、伟大祖国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改革开放好。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一论断,是我们确保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是确保人民民主的基本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顾历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百年,既是中华民族遭遇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国各族外御强敌、内求统一,反对分裂、追求富民强国之梦的奋斗史。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直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一切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历史地承担起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担,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的选择。

  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民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们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苦创业时期,使经济社会得以恢复和发展;取得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两弹一星”横空出世,提升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改革开放使我们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抗御了苏东剧变和亚洲金融危机,实现了港澳的胜利回归。特别是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先进制度,已在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中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富民强国开始成为现实,并开始迈向更加光辉的明天。

  三、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民族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要争取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明:“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西藏“3·14”事件和新疆“7·5”事件反复警示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为此,各级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到:(1)认识必须到位。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事件”的形势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上来,时刻做到旗帜十分鲜明、立场十分坚定、态度十分坚决。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是好的,搞破坏、搞分裂的人是极少数的。我们要紧紧团结依靠广大各族群众,孤立打击极少数坏人。这些都是我们夺取反分裂斗争胜利的思想理论基础。(2)打击必须到位。打击“三股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坚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 “严打高压”态势,对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和暴力恐怖犯罪分子进行坚决有力的打击,决不能手软。(3)防范必须到位。针对暴力恐怖活动内外势力勾联化、活动范围扩大化、行动手段暴力化等趋势,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把分裂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其形成气候。尤其不能使分裂势力形成统一思想、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武装、统一据点。对此,任何时候都不能产生麻痹松懈思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打防结合、标本兼治。(4)管理必须到位。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5)教育必须到位。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宣传、组织和发动各族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牢固树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富强中国的科学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广泛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6)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做好稳定工作,关键在干部。建设一支始终忠于我们伟大的党、忠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忠于我们伟大的人民的各族干部队伍,特别是造就一大批政治上坚强有力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是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基层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稳定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打牢维护稳定的基础,为做好稳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现代化之路。邓小平所说:“不搞改革,少数民族的贫困就不能消灭。”“真正兴旺发达的民族,是开放的民族。”如果说,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这一百年,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御强敌、内求统一、追求富国强民之梦的一百年,那么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百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率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迈向光明未来的一百年。中华民族在前一百年中,除了反抗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也逐步觉醒觉悟到中国必须走现代化之路,才能强大起来。新中国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虽然在现代化建设中走了不少弯路,但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强盛、人民富裕的唯一出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唯一出路。在以往的半个多世纪中,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性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持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应是面向未来的应有之义。乘风破浪蓄势发,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实表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序幕已经拉开,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

  我坚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周围,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不动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反分裂斗争就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团结稳定、更加繁荣富裕,各民族人民一定会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