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发布 > 报告

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

——2008年10月26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浏览字号: 来源: 中国人大网 14:30:5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7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关于上半年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针对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状况,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

  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搭配使用中央银行票据和以特别国债为工具的正回购操作,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20088月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4.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0.8万亿元。

  二是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继2007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5个百分点后,2008年上半年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同时,对农村信用社和灾区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

  三是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通过上调利率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货膨胀预期。20076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至4.14%,一年期贷款利率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至7.47%。同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在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动力较强的情况下,引导其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对受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灾害影响较大地区的金融服务,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五是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基础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稳步推进,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筹备中。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截至20086月末,对1771个县()累计兑付专项票据1206亿元,有效化解了历史包袱。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增强,支农服务改善。

  六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修订发布《外汇管理条例》,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打击跨境资金违规流动,加强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的部门协调和联合监管,建立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制度,完善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完善外债指标管理。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推进外汇市场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

  二、关于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宏观调控灵活调整的情况

  2008年下半年以来,鉴于美国次贷危机加剧等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金融调控及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增加信贷总量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

  一是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保证流动性供应,并于9月和10月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共0.5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一次下调0.27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合计下调1.5个百分点。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也释放了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

  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继续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强其支农资金实力。目前全国1379个县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已比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低6.57.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拓展服务“三农”的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时需要,充分运用资金支持“三农”发展。

  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各地探索了多种发挥财政和金融合作优势、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方式,改善小企业信贷投入环境。金融机构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确保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建立适合小企业特点的授信审批流程,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小企业的长效机制。部分金融机构已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部门,目前普遍反映试点成效良好,正在进一步推广。中央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也单独统计。此外,为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多元化创新产品不断推出,试点发行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小企业担保融资逐步拓展与完善,风险管理进一步规范,总体上金融机构小企业业务保持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积极支持灾区重建信贷需求。对地震灾区实行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继续采取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落实改革试点资金支持、特种存款可提前支取等综合措施,加大对灾区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保持稳健经营的前提下,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满足灾区重建的合理信贷需求。金融机构通过调整担保、评级、授信、流程等信贷政策,及时发放灾区贷款,维持优惠贷款利率,积极为灾区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前三季度,受地震灾害影响较重的四川和甘肃两省新增贷款合计增加2141亿元,同比多增566亿元,比上年全年多增484亿元。下一阶段信贷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五是扩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住房。为支持扩大内需,提高对居民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金融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1022宣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并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当前,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平稳。2008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3%。前三季度贷款增加3.5万亿元,同比多增1201亿元。通货膨胀形势有所好转。CPI同比涨幅已由20082月份8.7%的高点逐步回落至9月份的4.6%。中国人民银行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呈现减缓迹象。国民经济克服重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国际环境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前三季度GDP增长9.9%,投资、消费、出口增长相对更加均衡,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总的来看,国民经济运行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

  三、关于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全球经济减速可能对我国出口有影响

近期,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五大投资银行发生巨变、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等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危机迅速向欧洲甚至全球蔓延。世界各主要股市大幅走低,国际汇市出现宽幅震荡,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目前美国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欧洲各国已提出总额约为2万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各主要央行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多国宣布对存款提供担保,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金融动荡影响下,美国乃至全球实体经济受到负面冲击。美国9月份零售下降1.2%,工业生产下降2.8%,失业率维持在20039月以来最高的6.1%。欧元区经济第二季度环比下降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亚洲地区出口增速下降,经济有所走缓。产油国也因油价下跌导致出口下降。近期IMF已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由之前的4.1%和3.9%调低至3.9%和3.0%。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总额占GDP40%。今年1-9月份我国外贸出口10741亿美元,增长22.3%,仍属稳健。不过若外需进一步减弱也难免会对我国出口造成影响。

    ()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及对相关产业的影响

    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共有包括深圳、上海、杭州和广州在内的25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下降,较3月份增加了15个。受到房价增速放缓、房屋成交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降温迹象。

    目前,我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10%,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20%左右。房地产业与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关联度也很高。从投入产出关系看,建筑业增长对其他部门生产所具有的诱发能力在全部行业中居于前列。因此,也需要关注房地产业对内需相关行业增长的影响,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密切关注物价形势及其变化

  当前,稳定物价工作面临着复杂的局面。经济中既存在可能引起物价上涨的成本推动因素,也有物价出现持续回落的可能。因此在政策把握上需要特别灵活谨慎。

  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成本推动因素。从国际看,受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继续推进,资源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从国内看,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2.9%,有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但在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的情况下,推动物价上涨的外部力量也会趋弱。近期纽约原油期价曾跌至70美元以下,国际煤价最近一个月内下跌近25%。20084月份以来,我国CPI逐步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环比下降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前物价有下行动力。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及时理顺能源、运输、电、气、水等价格,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体来看,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宏观政策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币值稳定。

  四、关于下一步金融宏观调控工作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但应该看到,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我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充足,金融体系是稳健和安全的。政府财力明显增强,调控经济的空间较大。农村改革深化也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尤为重要的是,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下一阶段,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演变的监测,重视与其他主要央行的沟通。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制定完善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预案,努力避免和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维护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二是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结合国际收支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特别是在农村金融领域改革方面要有所突破。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指导,确保贷款投向符合信贷政策要求。

  四是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在坚持商业化运作和风险可控原则下,积极满足灾区信贷资金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做好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信贷服务工作。继续通过支农再贷款增强灾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兑付的政策扶持力度。

  五是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监测机制,规范住房贷款制度。引导商业银行科学评估房地产业的风险,支持居民住房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

  六是发挥价格杠杆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实施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更多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七是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完善针对不同流出入渠道的管理措施。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对外投资体系,加强风险提示及监管。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八是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内需发展和经济转型。这轮全球经济金融调整不单是周期性的,更是结构性的。当前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亟须对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分析,及早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举措促进经济转型,开拓增长空间。

 

  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克服危机和提升信心的稳定因素,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下一步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各项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