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每年的全国两会采访,其实都是新闻界的“大战”和“硬战”,以前,光是会前的资料收集,就得各显神通。对于很多记者来说,搞到一份详细具体,方便快捷的联络表几乎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尤其是碰到像今年这样的换届年,举目一望,新面孔一片。如果名单没有,简历也没有,刚开始采访时,抓瞎就是经常的事。
2005年我上会,还是用数码相机把工作人员贴在墙上的联络表拍下来,如获至宝,在整个大会期间,都小心地保存在相机上,生怕误删。碰到挂着红胸牌的人,就把相机里的名单调出来,对上的,便立刻“抓”人访谈。靠这个“小窍门”,我居然采出不少新闻,一度也曾洋洋得意起来。
今年两会还未开始,我便惊讶地发现,新闻中心网站很快就公布了全国政协委员职务和界别情况、新闻联络员住址及联系方式,急需信息,一目了然,根本不用费功夫。3月2日,人大代表名单及简历也开始上网,随后了解到,新闻中心首次设立的代表团主页还将刊登各团代表名单、活动公告、驻地、联络员联系方式等信息。我发现,重庆代表团的主页,还专门介绍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工代表之一的康厚明,当年的“小计”已然毫无用武之地了。
同行们碰到一起,感叹者较多,有人称,今年中国两会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我也颇为感慨,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名单,从贴在墙上到挂在网上,对新闻中心来说或只是提供一个小便利,新增一项小服务,但对更多的人来讲,确能从中触及、看到一个自信的中国,和对改革开放万金不换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