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学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3-1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雪域风光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高原,有着大自然赋予她的奇特的地貌和壮丽的风光,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西藏历史悠久,千万年来,繁衍生息在西藏的各个民族,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与中原地区有密切联系又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西藏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西藏文学,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长,而且丰富多彩。代代相传的民间文学珍品,脍炙人口,影响深远;作家文学,其问世之早,数量之多,蔚为大观。

  西藏文学是西藏文化、历史的折射,不仅反映西藏各个历史阶段、各个不同地区、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集团的生活、思想和审美观点,同时也是研究西藏的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品貌、精神世界和风土人情的参考资料。

  纵观西藏文学,其发展的进程有如下特征:

  一、强烈的时代色彩

藏北姑娘

  如果将西藏的社会发展和文学进步作一比较,不难看出,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其作品均可视为洞察西藏历史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西藏各个历史阶段的生活图景。如:反映原始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重要人物及事件的神话传说《斯巴宰牛歌》、《赞普的传说》、《松赞干布迎接文成公主的传说》及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献珍品《巴协》等;反映分裂割据时期的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上乘,以反映土蕃王朝社会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玛尼全集》、《五部遗教》,以弘扬佛法为主旨的《米拉日巴道歌》,以宣传治学、从政、待人接物为目标的《萨迦格言》,特别是以颂扬人民心目中理想的民族英雄形象为主线的《格萨尔王传》等一批大部头的传世之作的诞生,将西藏文学推向一个高峰;反映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作品以历史文学、传记文学和戏剧文学最为突出,显示西藏文学不仅在创作内容上而且在手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代表当推《西藏王统记》和《贤者喜宴》,《米拉日巴传》则为传记文学之首,戏剧文学的八大藏戏流传至今不衰;反映封建农奴制社会后期的文学在创作手法上开始出现长篇小说,《勋努达美》和《郑宛达瓦》即是其代表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后,西藏文学欣欣向荣,硕果累累,藏、汉文创作比翼双飞,老中青作家各领风骚,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并举,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同步,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曲艺全面开花,其中小说的成绩最为引人注目。

  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是西藏文学的双翼,缺一不可。民间文学中,伟大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被公认为藏族文学之冠、世界文学之林的名著,其结构宏伟、内容丰富、卷帙浩繁,在长期的流传演变过程中,不断得以充实和发展。作为代表古代藏族文学最高成就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会生活、民族历史、经济文化、阶级关系、民族交往、意识形态、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一部百科全书。

  西藏作家文学的创作历史之悠长,作品之丰富,风格之鲜明,技巧之纯熟,功底之深厚,影响之广泛,与其注意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有极大关系。作家文学取材于民间文学的作品比比皆是,如:《米拉日巴道歌》基于西藏民歌,《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史》、《贤者喜宴》注入了诸如猕猴变人的神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故事、修建大昭寺的传说等,蜚声文坛的《仓央嘉措情歌》则完全采用民歌的形式,流传于世的八大藏戏《诺桑王子》、《文成公主》、《朗萨姑娘》、《白玛文波》、《顿月顿珠》、《卓瓦桑姆》、《苏吉尼玛》、《赤美滚登》等皆取材于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佛经故事。

  三、文史哲并肩携手,连袂出场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西藏没有今天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因而也极少纯粹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基本上是与历史、哲学相融合在一起的。如:敦煌文献《吐蕃赞普传略》、历史著作《巴协》、《玛尼全集》、《五部遗教》等,传记著作《玛尔巴传》、《日琼巴传》、《汤东结布传》、《颇罗鼐传》等,格言诗著作《萨迦格言》、《格丹格言》、《水树格言》、《国王修身论》等。这些影响深远的传世之作并不是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却被载入藏族文学史,是因为其在记史载道的同时,文采飞扬,语言优美,情节生动且融入了大量的民歌、谚语和民间故事、传说。

  四、与宗教关系密切

辩经

  由于藏传佛教在西藏的悠久历史及“政教合一”制度的实行,加之有些作者笃信宗教或本身就是高僧大德,使西藏文学特别是作家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地留有宗教印记,有些作品原本就取材于佛经故事。

  五、与世界各民族互相学习、借鉴,逐步丰富发展

  八思巴文铁质金子牌(此为元帝赐给萨迦派首领的识别证件,牌上文字内容:“靠长生天的气力,皇帝圣旨,谁若不从,即要问罪”)

  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离不开翻译。自古以来,西藏就同周边及内地的民族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往来。公元7世纪吐蕃时期,语言学家吞米·桑布扎在考察了印度几种文字之后,结合藏语的特点,创制了藏文,不久,一批藏族学者就运用藏文成功翻译了《尚书》、《战国策》及汉佛经中的一些名篇;公元13世纪初期,印度修辞学名著《诗镜》被西藏大学者贡嘎坚赞引入西藏,其后,在八思巴的大力倡导下,被全文译为藏文。西藏学者随之学习运用,一时间修习美文、雕琢辞藻蔚然成风,成功之作当推五世达赖的《王臣史》和才仁旺阶的《青年达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更加频繁。汉文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皆被全译或选译为藏文。其他世界名著也被陆续译为藏文。同时,西藏的文学名著,包括古典的和现代的也被译为汉、英、法、德、日、俄、匈、捷等多种文字,引起国内以及世界各国和各民族读者的极大兴趣。正是在这种交流和交往中,西藏文学得以长足发展。

来源: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 王伟
print  close  to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