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前的这张选民证虽制作简单,却记录了我国民主进程中的光辉一页(资料照片)
见到省人大常委会原研究室副主任、今年70岁的单修治老师时,他小心翼翼地给记者拿出珍藏了51年的选民证,并讲起他多年来行使民主权利的故事。“我国自1953年实行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以来,我已珍藏有12张选民证,每次翻阅,感触颇深。一张张选民证,是我行使民主权利的标志,也记载了我国选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历史。”
19岁有了第一张选民证
1953年,我国第一次在乡镇和市辖区实行直接选举。当时19岁的单修治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工作,住南院门,属西安市二区。“那天是12月25日,天气晴朗,大家集中在南院门选区,直接选举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当我拿着选民证和大家一起步入会场时,感慨万千。”单老师回忆道。尽管当时新中国的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还是等额选举,但这是各界、各阶层、各民主党派以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协商提出的候选人名单,选出的代表都是以主人翁的姿态联系选民,为人民利益而工作。
从1953年到1965年,共进行了六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活动。这期间,单修治前后在陕西省人民代表委员会、西安市人民代表委员会办公厅、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工作,参加过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的代表选举。
70岁单老要继续收藏选民证
谈到恢复民主选举权利后的这段时期,如今已70岁的单老别提有多高兴了:“这20多年,我又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其间参加过六次选举。每次选举,省人大、省政府机关大院各机关选民联名提出的候选人很多,经过多次反复筛选,再定正式候选人。这就使选举的民主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看着这位古稀老人51年来珍藏的12张选民证,它很小,很轻,有的已经褪去了颜色,但用手拿起来,感觉分量很重。
单老说,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依法治国。“我的选民证还会增加,我要把它们认真珍藏。”
记者 靳曼
来源:华商报2004年09月15日
中国人大网 2004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