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奥运评论

新华时评:频破世界纪录传递喜人信号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9-1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9月9日,乌克兰选手利季娅·索洛维约娃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女子举重40公斤级比赛中,夺得冠军,并以105.5公斤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张云龙)残奥会开赛仅4天,已经有一大批世界纪录作古,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在田径、游泳、射击、射箭、自行车等项目上不断创造佳绩,甚至一天连破十几项世界纪录,大大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为残奥会增光添彩。

  提起残奥会,人们更愿意倾听运动员背后的故事,感悟生命的真谛,而不以奖牌论英雄,这是人性光辉的闪耀。但是残奥会毕竟是一个竞技的舞台,比赛本身能充分展示残疾人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竞赛成绩的大幅度提高也无疑包含着重要的信息。

  残疾人运动水平大大提高,甚至可以达到健全人的竞技程度。瑞典射击选手乔纳斯获得男子气步枪冠军的成绩就与奥运会冠军、印度“神枪”宾德拉一环不差。

  竞技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综合的结果,除了个人的天赋与刻苦训练,还与场馆设施、科学训练、器材装备、营养保健等密不可分,成绩的背后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投入增加,社会上也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使残疾人不再自我封闭,大胆走出家门,直面困难,奋发向上。

  东道主中国队同样如此,中国队在雅典已经夺得金牌和奖牌两个第一,北京残奥会开赛以来,成绩也十分突出。中国射击队副领队张京安表示,近年来,中国的残疾人体育正从参与性转向竞技性。这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重大转变,充分反映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残疾人高度关注,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残疾人福利得到基本保障,融入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北京承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坚持“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显示出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坚定决心。正如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所说,残奥会可以唤起人们对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开幕式致辞中说“运动员们将是真正的英雄”,让我们期待他们有更多超越自我的精彩表现吧!

  来源: 新华网 2008-09-10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