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名比赛中摔倒的德国队球员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起身。 北京2008年残奥会轮椅篮球开赛以来,各参赛队在场上你争我夺,竞赛场面异常激烈,充分展示了残疾人顽强的拼搏精神。在争球中,依靠轮椅比赛的他们经常会相互碰撞、跌倒在地,双方队员均会停下来,本着互助互爱的精神,伸出援手搀扶对方,然后再投入到比赛当中,一决高下。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残疾人事业官员:残奥会是理解帮助残疾人的最好平台
对待残疾人是“平等”还是“同情”
残奥会展示中国关爱残疾人
新华网天津9月10日电 (记者 刘元旭)“鸟巢”体育场圣火的重新点燃,拉开了北京残奥会的大幕,场馆内外尊重、关爱和帮助残疾人的人性化设施和服务,彰显着耀眼的人性光辉。这种全民关爱、理解和帮助残疾人的行动,不能仅仅在残奥会期间短暂驻留,而是要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整个社会的常态。
我国有8300万残疾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先后颁布实施了50多部涉及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推进残疾人事业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不断加大力度,从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文化教育、扶贫解困、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以及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等方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充分参与并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证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有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好,“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道出了人与人应当相互帮助的人生真谛。同在一片蓝天下,理解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尊重、关爱和帮助残疾朋友,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
关爱残疾人,人人有责。每一个人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哪怕是当残疾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手给他们一个搀扶,在公交车上为他们让一个座位,给他们一个理解和尊重的微笑,使残疾人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下能够和健全人一样“共享阳光”。
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实现挑战自我、追求生命价值的舞台,更应成为全社会关爱残疾人,帮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