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奥运评论

倾注关怀 传递关爱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9-09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加油,加油……”热情的欢呼声过后,是一片整齐的“肃静”。9月8日是硬地滚球比赛在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进行的第二天。两天来,无论是采访还是观赛,这里给人留下了强烈的便利感。

  8个比赛区域、观众区和媒体区看台的对面就是大屏幕和成绩显示屏,观众和记者可随时浏览比赛成绩。残奥会期间,硬地滚球和轮椅击剑两个项目的170余名运动员都坐轮椅参赛,击剑馆对残疾人的照顾和关怀随处可见。

  看台第一排座位下方绘有蓝色无障碍标识,每一个标识代表一个轮椅席位。为了不阻挡轮椅席位观众的视线,所有摄影记者都在场边席地而坐。比赛场地东边还专门为坐轮椅的运动员设计了两层观赛平台,可容纳60名运动员同时观赛,平台有平缓的坡道,更为坐轮椅的运动员上下平台提供了方便。此外,击剑馆东大厅已经被隔离成运动员的训练场地,形成了训练场和比赛场“比邻而居”的格局。

  场馆不仅为残疾人提供方便,记者也受到了“重视”:混合区距比赛场地很近,就在媒体区左侧,记者不仅可以看到运动员的退场情况,而且两分钟内就可到达混合区采访。区域之间的隔离护栏下降到了及膝的高度,记者可以和轮椅上的运动员顺畅地交流。

  北京奥运会期间,击剑馆的比赛场地在四层,为了方便坐轮椅的运动员参赛,在残奥会开始前,击剑馆比赛场地进行了“搬家”。场馆运行副秘书长刘金霞告诉记者,从8月23日开始,他们便昼夜不停地拆除、安装,到8月29日,击剑馆迎来了第一批前来训练的运动员,比预计时间提前了36小时。

  虽然残奥会期间击剑馆只有1层比赛场馆,却有960名志愿者在这里服务。刘金霞说:“对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我们会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志愿者将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辅助。他们需要任何帮助,志愿者会随时随地出现在他们身边。”

  残疾人运动员需要关注和照顾,但我们除了要为他们提供无障碍的比赛环境外,还要更多地奉献关爱,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中。记者注意到,当每位运动员结束比赛退场时,全场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向运动员们传递真诚的关爱。(季芳)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09-09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