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绿色科技人文平安

"无臂蛙王"的香港印象:香港的残障设施很"贴心"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9-0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网香港9月8日奥运专电(记者朱华颖)“香港的残障人士设施很完善,港人也很热情,我挺喜欢香港。”尽管在香港只停留不到4天,但香港为残障人士提供的无障碍通道以及香港市民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和照顾,还是给辽宁残疾人运动员宫宝仁留下深刻印象。

  宫宝仁是残疾人体育界的一个传奇,失去双臂的他曾获两枚残奥会百米蛙泳金牌,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被誉为“无臂蛙王”。此次来港,他参加了香港屯门区举办的“‘屯’结一心迎残奥”活动,录制了电视节目,向观众讲述了自己艰辛奋斗的历程。

  “大家对我们很好,”宫宝仁说,香港市民对残障人士很照顾,无论是巴士站还是的士站,大家都让残障人士先行,“我发现,即使没有特殊的标识提醒,香港市民也处处让残障人士优先。比如去兑换港币,很多人在排队,但一看到我们进来,大家立刻说‘你们先来,你们先来’。”

  宫宝仁注意到香港有很多专为残障人士设立的“贴心”设施。“比如过马路的时候,红绿灯有声音提示,为盲人提供了方便。香港的盲道也没有被摊位等占用,盲人很容易通过,”他说,“其他的无障碍设施也都很好,一切都很方便。”

  香港良好的空气质量、干净的卫生环境、市民的文明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井然有序,都令宫宝仁感到愉快。特别令他高兴的是,普通话在香港很普及,“和港人沟通很容易”。

  在香港录制电视节目时,宫宝仁向市民讲述了他的拼搏之路。“自尊、自爱、自强,永不失去信心是很重要的。”他说,小的时候因为事故失去双臂,家人不许他去游泳,他就偷偷跑到水库里去学。刚开始因为没有双臂无法平衡,只能先沉到水底后才能浮上来,就这样辛苦地练习,最后终于掌握了游泳方法。

  15岁那年,宫宝仁在家人鼓励下开始参加比赛。经过短短14天的正规训练,他就参加了亚洲地区在中国的选拔赛,获得少年组第一名,并一举打破亚洲纪录,从此开始了运动员生涯。

  宫宝仁说,过去训练条件不好,冬天只能长跑,到了夏天在水库中练习游泳,很少有正规训练的机会。“开始的10年,全国冠军、亚洲冠军都拿过了,最大的目标就是参加残奥会,争取获得金牌,后来终于在亚特兰大残奥会上圆了这个梦想”。

  在21年的运动员生涯中,宫宝仁认识了不少香港运动员和教练。“我和他们都‘面熟’,”宫宝仁说,香港的训练条件应当更好,希望他们在北京残奥会上能取得好成绩。

  目前宫宝仁已经退役,他用这些年积攒下来的比赛奖金在沈阳近郊创办了养殖场。“希望能够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找个合适的工作,”宫宝仁说。

  来源: 新华网 2008-09-08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