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绿色科技人文平安

中国烟花——

向全世界绽放美丽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8-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报记者 王伟健

图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闭幕式上精彩纷呈的焰火表演。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在焰火怒放的“鸟巢”上空,竟没有一颗火星落下?2008张“笑脸”如何在烟花的绽放中次第开放?在如此高规格、大规模、远距离的烟花燃放中,发射时间如何能精确到0.01秒?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烟花的自主创新成果,成功地解决了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难题。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人类火药的发明地,向全世界绽放出最美丽、最绚烂的夜空。

  周忠勇是湖南熊猫烟花有限公司的技术部部长,他参与解决了这次“鸟巢”烟花燃放无残渣技术难点。他说,“鸟巢”顶部覆盖着一层薄膜,烟花燃放过程中,火星漏下极易烫坏薄膜造成漏雨或火灾。在传统的烟花制作工艺中,不掉下一点残渣和火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解决这个问题,从2007年11月接到北京奥组委的任务后,周忠勇带着他的团队,花了半年时间,做过不下100次试验,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新工艺和新材料,成功地实现在烟花燃放过程中,没掉下一颗火星和一点纸屑。

  周忠勇在“鸟巢”顶从8日下午2点守到9日凌晨2点,直到最后一束烟花成功燃放。他说,这项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

  2008张“笑脸”次第绽放,点亮“鸟巢”夜空是开幕式的经典一瞬。传统烟花产生的“笑脸”图案要达到完全的燃放效果,面积至少在5寸以上,而奥组委要求是3寸的产品,并且燃放高度要达到120米。浏阳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说,相比80米至90米的国际标准,这个要求更为严格。

  如何用小尺寸展示“笑脸”?技术人员从调整产品的亮珠配方入手,把过去的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压制,进行了上千次测试,最终选定了成本较高、但着火率高的原材料,确保100%达到效果。技术人员说,其中的烟花原料配方是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

  自主创新的技术不仅运用在烟花的制作上,也运用在燃放的设备中。8日晚北京共设26个燃放点,面积覆盖100余平方公里。如此高规格、大规模、远距离的烟花燃放,由焰火燃放总指挥同步控制,发射时间精确到0.01秒。这对目前现有的燃放技术来说是新的挑战。

  传统技术的烟花发射,礼花弹都是翻滚着腾空,很难定位;效果也是随机的,有时候正,有时候反。这对在烟花燃放中呈现准确的图案,是个难题。

  研究人员想了很多方法,最后制成了芯片礼花弹,也就是把电脑芯片安装在礼花弹内,通过电脑控制,在规定的高度、方位、朝向爆炸,组成各种特效的文字、图案。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的烟花燃放科技,是烟花燃放技术上的重大革新,也是我国的自主创新成果。

  来源: 《人民日报》 2008年8月28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