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颁奖礼,“鸟巢”里的观众却全场起立,翘首以待。正在奋力敲击键盘的各路中外记者也放下后方编辑急催的稿件,站起身来,把目光投向跑道。
他们在等待一位冠军产生,盼望一个新的世界纪录问世。在任何大赛中,这样的场景在体育场中只会出现两次——在号称“运动之母”的田径比赛中,只有男女百米飞人大战能够享受如此特殊的“礼遇”。
这就是百米大战的魅力,因为,这是对人类自身极限最直接的挑战。每到这个时候,体育就超越了一切,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忘情地为选手们呼喊。因为,他们奔跑所承载的意义,是人类对于极限的叩问。
从美国人海因斯第一次跑入10秒到博尔特在北京跑出9秒69,已经整整40年,人类百米世界纪录仅提高了0.26秒。女子百米的世界纪录更是20年来无人能撼动,但这并不能阻挡百米选手一次次执着的起跑。观众都在期待着博尔特的下一次起跑,期待着下一个博尔特的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鸟巢”进行的两次挑战并没有失败者。风头正劲的博尔特成功了,他突破了极限;籍籍无名的弗雷泽也成功了,她超越了自我。同时,也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在冲刺之后默默离开赛场的选手,他们的训练可能比冠军更刻苦,在超越人类极限与自身极限的尝试中,他们也已拼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