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绿色科技人文平安>>人文奥运

“福娃流动秀”成奥林匹克中心区“活路标”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8-1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福娃流动秀”是奥运会举办29届以来第一次吉祥物大型花车表演

 

调整表演时间发挥最大功效———

  新华网消息北京青年报报道,周末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人潮涌动,虽然有很清晰的标识,但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观众难免会因好奇而迷失方向,此时,观众除寻求志愿者的帮助外,还可借助园内一处流动的向导在不知不觉中找到公园的退场口,这便是“福娃流动秀”花车表演。

  以往迪斯尼或欢乐谷的花车表演大都只是起到一个展示和互动的作用,但此次的“福娃流动秀”却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功能。从中一路集结列队,沿中一路、景观大道、北二路、湖景东路环绕一周,之后返回大本营。奥运会开赛至今,每当观众被绚丽的花车表演所吸引,跟随队伍一路拍照的过程中,都会发现在巡游队伍结束表演返回大本营的时候,其实观众也已经在不经意间找到了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辰东路上的安检口。也正是因为承担了这样的功能,“福娃流动秀”也被称作了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活路标”。由于各项比赛结束和展开的时间大都集中在下午,近日,奥组委也调整了“福娃流动秀”的表演时间,将原来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各表演一场调整为下午3点半和5点半各一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疏导和指路的作用。

  据悉,此次“福娃流动秀”是奥运会举办29届以来第一次吉祥物大型花车表演,由183名演员组成的八大方阵不仅完美地展现了“福娃”的人文内涵,也成为了引领观众的“活路标”。

  花车前阵多了舞蹈表演

  孙晓明:在“秀”的概念上增添观赏性

  动感的街舞、柔美的带操、梦幻的摩登舞……“福娃流动秀”五辆花车前的舞蹈方阵可谓各具看点,而这也成为其在借鉴迪斯尼花车巡游编排之外的一大创新。来自北京儿艺的舞蹈编导孙晓明介绍说:“早在开始排练前两个月,编导组的6位成员便开始召开创作会,其间一次次推翻自己的创作理念。在观看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花车巡游录像后,我们确定了在花车前增加方阵舞蹈表演的编排方式。在‘秀’的概念上,迪斯尼虽然做得很好,但是他们的前阵大都是白雪公主、米老鼠等这样的经典卡通形象,目的就是让观众拍照。可我们希望前阵是有表演和互动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展示,能够靠演员的肢体语言真正打动观众,也就是让演员在同一时刻、同一节奏中做同样的舞蹈动作,增加观赏性。”

  在确定了将花车前阵变为舞蹈方阵后,舞蹈的编排无疑需要编导组动一番脑筋,既要能在行进中完成,又要有集体效果,同时还要完成与观众的互动。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贝贝车前的方阵为了营造出海里游动的小鱼的效果,舞蹈编排采用的是艺术体操和现代舞的元素;晶晶车前的方阵将流行元素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于是有了街舞和太极结合的编排;欢欢方阵的设计是用传统的扇舞营造火红的吉祥效果;而迎迎方阵的亮点则借鉴了民间木偶的制作和表演技法;妮妮方阵的梦幻效果是用演员可随时变换色彩的裙子和魔术棒营造出来的。

  为了更完美地呈现编导的意图,100多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舞蹈附属学校的演员进行了2个多月的艰苦排练,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演员们一直顶着烈日训练,但对于编导来说,调动演员的激情,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加奔放成为了排练的重点。在表演中,孙晓明率领的导演组不断提醒演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观众,我们在排练时除了训练舞蹈动作还会给演员上表演课,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表演中,而不只是完成动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福娃流动秀与观众狂欢的效果。”(郭佳摄影陈柏)

  来源: 新华网 2008-08-18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