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绿色科技人文平安

北京奥运会上的服饰以“兼容并包”与“文脉相承”的双重特色,诠释中国文化精神

一针一线总关情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8-15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高达文

  中国服饰式样一直都在吸收外来影响的过程中演变。以袍服、旗袍的沿革为例。流行于中原周边游牧民族地区的袍服紧窄合体,利于骑射,曾多次被中原人民吸纳。在辽、金、元及清朝时期,多民族服饰文化合成的袍服都曾扮演着服饰的主角。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传统袍服吸收西式裙装的优点,便演化成了旗袍。

  中国的服饰花纹、图案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商代二方连续的构图形式至今仍普遍地运用于服饰图案设计中。到了周朝,十二种图案构成的“十二章”之制成为衣裳装饰的国家制度。唐代服饰则广泛吸收异域番邦的纹样和风格,成为中国服饰历史中的一朵奇葩,一个高峰。

  如今,中国古代所流传下来的颜色美学与各种象征性图案、花纹仍然在现代服装中活跃着。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的服装主要运用了最能体现出中国风情的中国红与中国黄。火炬接力服的图案则以凤纹图案、祥云图案搭配中国红为基础。“祥云图案”是北京奥运会上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图案之一。而在中国古代,云象征着好运气与幸福。像这样的祥云,也是和平的征兆。又比如,奥运会颁奖礼仪服装采用的颜色系列如“青花瓷”系列、宝蓝系列、国槐绿系列、“玉脂白”系列和粉红色系列,都突出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奥运会的大舞台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包含传统符号的现代中国服饰,而且是中国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

  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