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08北京奥运会专题>>绿色科技人文平安>>科技奥运

科技奥运看高校:北京交大助公交告别纸质调度图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8-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科技奥运看高校 智能公交一路畅通

  ——北京交大助奥运公交告别纸质调度

 

北京市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监控大厅(中国经济网记者李焱摄)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仅仅75分钟,数万名观众就疏散完毕。在“鸟巢”附近的公交站,28条奥运会公交专线早已等候在此,观众们踏上了一路畅通的回家路。

  据了解,当晚奥运主会场附近共出动了1000多辆公交车,从晚上12点忙碌到凌晨3点,保障所有观众和演员们顺利到家。在这背后,北京交通大学参与开发的“北京公交集团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项目”功不可没。

  2006年10月启动,2007年10月试运营,2008年8月1日正式运行,历时两年的科研攻关,使得北京公交彻底告别了传统的“纸质”调度系统,搭上了“信息化”的高速列车。在北京公交实时监控总中心,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上面一个个红色亮点缓缓移动。“每一个小亮点,代表的就是一辆公交车。”项目成员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教师马继辉介绍,每辆公交车都安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实时传输到调度台和监控位置,在电脑上就能看到所有车。

  34条奥运公交专线、3500多辆公交车,在系统的统一调度下有序运行,把人们从北京的四面八方输送到奥运场馆。据初步估计,奥运会期间全市各场馆高峰日人流聚集量115万人次,奥林匹克公园日最高观众人数将达41.4万人次,足球等大型赛事要求疏散时间不超过90分钟。如此大的客流量,如此严格的疏散时间限制,考验着系统的承受能力。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20余名师生正在辛勤工作,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课题组师生立足于北京智能公共交通的长远发展需要,立足于服务北京2008奥运的交通需要,把这个挑战当作锻炼和成长的机遇,勇于克服困难,不断创新。”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关伟说。(记者 刘琴)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08-08-12
责任编辑: 王伟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7-2008 www.np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全国人大信息中心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京ICP备0600593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