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集锦 > 立法

第二十四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的“五大看点”

浏览字号: 来源: 西交民巷23号 2018年9月18日 14:52:36

9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四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办、有关地方人大常委会承办,每年召开一次。现在已经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地方人大联系和交流、推动和指导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有效平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12位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与会同志进行了分组讨论。

看点一:特殊的学习契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这一新思想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作为立法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依法治国、立法工作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总书记当年在领导浙江省全面工作时,就十分关心、积极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和地方立法工作,对立法工作进行了全面思考,就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述和要求。

栗战书委员长在讲话中,带领大家回顾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十多年前在浙江关于立法工作六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和要求,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同学习领会总书记当年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的有关重要论述精神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起来,掌握精髓要义。

这次会议在浙江杭州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广大立法工作者按照栗战书委员长的要求,抓住有利契机,深化学习认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伟大的思想是在长期的理论思考和艰辛的实践探索中孕育形成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不仅要学习其核心要义,而且要研究其形成过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期间对立法工作的全方位思考和开创性实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源头活水,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思考和实践部署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与会同志普遍反映,栗战书委员长在讲话中专门回顾这段历史、这些论述,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深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立法等思想的形成脉络,从中汲取做好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的智慧和力量。大家纷纷提出,要切实重视地方立法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总结和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期间,坚持法治、尊重和把握立法规律、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善于运用立法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难点问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各项工作。

看点二:特殊的使命任务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立法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产物,伴随改革开放全过程。多年来,各地方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宪法法律为依据,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地方立法如何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履行什么新使命新任务,是广大立法工作者普遍关心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栗战书委员长在讲话中强调,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完善发展,需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

二是,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既要发挥人大统筹安排立法计划、协调组织立法起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组织进行审议等立法职能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党的意图、主张的实现。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特别是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加强民生领域地方立法,努力从法治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和专项清理工作,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保证宪法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五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地方立法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做好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的本领。

与会同志普遍认为,这五个方面紧紧扣住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扣住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紧紧扣住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动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的“冲锋号”和“路线图”。

看点三:特殊的时间背景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一届省(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栗战书委员长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出席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特别是在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会议之后不久,再次就推进法治建设、加强改进新时代立法工作特别是地方立法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使广大立法工作者感到备受鼓舞、教育和鞭策,有利于推动各地方回顾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来地方立法的成就和经验,深刻认识我国立法体制的特点和优势,自觉增强做好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奋斗征程中积极担当作为,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以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新成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看点四:特殊的地点背景

浙江嘉兴南湖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的地方,杭州是毛泽东主席领导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的地方,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省委书记领导全面工作的地方。

这次在浙江开会,与会者深刻感悟和传承红船精神,进一步教育和激励全体立法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继续前进;参观“五四宪法资料陈列馆”,回顾毛泽东主席当年领导起草“五四宪法”的历史过程;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浙江省全面工作时就地方立法工作提出的重要论述和要求,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思想情怀和工作方法,以及对人大工作特别是立法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立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化了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的理解。

看点五:特殊的活动安排

杭州是毛泽东主席领导起草“五四宪法”的地方。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在杭州领导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在来杭州的列车上,毛泽东主席对随行人员说:“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第五次修正,也是修改内容最多、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修正。

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正是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工作。为此,会议主办方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和有利契机,组织与会者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参观“五四宪法资料陈列馆”,重温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现行宪法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认识我国现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的继承、完善和发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的好宪法。依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有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实施和执行的法定职责。

与会同志表示,广大立法工作者要按照会议要求,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特别是要增强宪法自信,在地方立法工作和备案审查工作中要绷紧宪法这根弦,确保地方性法规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发现规范性文件可能存在合宪性问题时,要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