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质调研工作概要
(一)调研目的
东江水是香港的主要供水水源。东江水供港是国家支持香港、确保香港能长期繁荣稳定的一项坚定国策,根据粤港两地政府签定的供港用水协议,每年最高供水量为11亿立方米,约占香港用水总量的70-75%。可以说,东江水水质的好坏和水量是否充裕关系到700多万香港人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多年来,港区人大代表对内地政府如何确保东江水源不受污染、港人能用上卫生和安全的生活用水十分关注。
据此,2010年11月4日至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了港区人大代表赴广东省东江流域四个城市就其对东江水源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调研考察。
(二) 考察团的组成(三) 考察团以袁武为团长、谭惠珠和吴清辉为副团长,成员有范徐丽泰、卢瑞安、马逢国、刘佩琼、罗范椒芬、霍震寰、田北辰等港区人大代表共23人(实际出席有21人)。全团连同香港中联办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派出的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加上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随行人员,本团成员近40人,是历次考察团人数最多的一次。全体成员名单为:
1、全国人大常委会
何晔晖(副秘书长)
徐少军(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2、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林华景(委员)
郭德勤(委员)
3、香港中联办
黎桂康(副主任)
范瑞方(协调部巡视员)、李学彬(协调部处长)
4、港区人大代表
袁武(团长)、谭惠珠(副团长)、吴清辉(副团长)、马逢国、马豪辉、
王如登、卢瑞安、田北辰、刘佩琼、费斐、杨耀忠、吴亮星、范徐丽泰、
罗范椒芬、黄玉山、曹宏威、梁秉中、温嘉旋、雷添良、廖长江、霍震寰。
(三)调研成果
考察团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中联办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和周全安排下,深入东江流域的河源、惠州、东莞和深圳四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代表们不辞辛劳、不怕污水臭味,每日一市、每市多程,曾在惠州市用一个下午、半天时间内到五个不同地点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确认东江流域水质得到有效防污保护,水质在1至3类国家优良水质标准类别;供港水质在2类国家优良水质标准类别,完全符合粤港供水协议的整体要求,消除了港人对东江水质的疑虑,成绩令人鼓舞。
此外,代表们以认真负责的办事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积极向当地政府官员就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供水保障系统、国家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24条问题和建议,以及12个深刻体会。尽职尽责,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最终圆满、顺利完成所有考察项目,达到预期的调研考察目标,为明年两会期间提出高质量的建议和意见作了充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