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型”女代表刘超

善用专业知识推动热点问题解决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14:23:04

    全国人大代表刘超没想到,自己发言的两个“去哪儿了”,竟赢得这么多代表点赞。

    3月7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会上,作为最后一个发言人,刘超重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针对百姓看病贵、医改、医患关系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

    刘超的社会身份,是湖北科技学院医药研究院院长兼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当接到《法制日报》记者预约采访电话时,刘超迟疑了一下,但最后还是答应接受采访。

    “我主要是觉得,自己从事的是基础医学研究,在高校做科研,是基层科技人员代表,担心你得不到想要的信息。”见面后,刘超解释说。

    履职5年来,刘超一直将自己定位为“科研型”代表。

    2013年,刘超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从科研人员向人大代表转型,刘超试着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利用自己的调研、分析、研判,推动一些领域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有感于地方性高校的生存现状,刘超提出了《重视和利用地方高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作用》建议,对地方高校债务化解、高校政府企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及从体制上解决地方高校优秀人才晋升硕博导师资格等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采访中,《法制日报》记者明显感觉到刘超作为女代表的细腻与真诚。

    “这可能就是女性的不同之处,观察问题的视野会与男同胞们有所不同,更善于从小处着眼,互为补充。”刘超说。

    今天上午,在全团审议会上发言时,刘超连用两个“去哪儿了”,将女性观察问题的细腻与真诚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去哪儿了”,问的是医疗费。

    刘超调研发现,2009年开始的医改,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医疗费用却翻了好几番。

    “这里面有一个什么现象呢,原来没医保时,看个感冒需要100元,现在则可能需要1000元,即便医保报销70%,个人仍需负担300元,因此尽管政府的投入在大大增加,但是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那么,钱都去哪儿了呢?”刘超问。

    第二个“去哪儿了”,问的是医生。

    在日常工作中,刘超发现,如今医患纠纷、伤医事件频频发生,严重伤害了医生的积极性。

    刘超摆出两组数据: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中国培养了470万名医学生,但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同时60岁以上医生比例增大、25岁至34岁年轻医生比例大幅下降。

    “我们有必要问一问,医生去哪儿了呢?”刘超二度发问。

    刘超随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人社部、教育部、卫计委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尽快联合制定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特点的人事评价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评价体系,破解培养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队伍面临的新难题。

    “作为科研型代表,就是要善于将自身工作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善于用事实、数据说话,发挥专业优势推动问题解决。”回望5年履职之路,刘超总结说。(记者 刘志月)

责任编辑: 黄晶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