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有可为代表委员建议

“一带一路”有法治同行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7年03月08日 14:18:49

    “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五次提到了“一带一路”,可见其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意义与关键作用。那么,法治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如何为国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

    千里迢迢到中国打跨国官司,而且还能打得赢。拿到胜诉判决书后,塔吉克斯坦国玛布代努尔公司法定代表人包依德热诺夫·玛孜布特·木萨耶维奇称:“中国法院公正高效!”

    玛布代努尔公司与河南某公司产生合同纠纷后向法院提起诉讼。此案经郑州中院一审、河南高院二审,由河南某公司支付玛布代努尔公司人民币合计264万余元。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诉讼案件增长较快。人民法院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当中,遵循司法规律,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谈及此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说。

    “如何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公正、高效司法是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健康经济环境必不可少的要素。”全国政协委员史小红认为。

    找准法治保障结合点

    “涉及‘一带一路’的案件,首先要让外方感受到诉讼地位是平等的,然后要提高效率,不能拖,也不能等。”张立勇代表举例说,在玛布代努尔公司一案中,为展示中国法院公开、公平、公正的司法形象,决定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公开开庭审理,并确定了开庭前先行调解的工作思路。

    法官先对河南某公司辨法析理,还向其讲述“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及中国企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告诫不诚实守信将要承担的法律否定性后果。河南某公司同意撤回上诉。为方便外国企业,法官加班制作法律文书,当日向双方当事人同时送达。包依德热诺夫·玛孜布特·木萨耶维奇对主办法官庞敏说:“从你们身上,我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吉克斯坦国事访问期间的讲话充满期待和信心!”

    “政法机关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法治化的重要力量,必须及时更新司法理念,主动融入其中,承担起服务和保障的历史重任。”史小红委员认为,涉“一带一路”法律纠纷的解决以及良好法治环境的构建,已成为参与主体的最大利益关切和需求,要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依法监督相关部门积极履职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司法机关及行政部门的履职要求越来越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认为,检察机关应立足职能,加大惩治腐败犯罪力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职能服务和法治保障。

    在蔡宁看来,怠政懒政等行为会影响到“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检察机关要主动与具体负责“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建立联席会议等机制,搭建协调预防工作、谋划预防活动、交流预防信息的平台。

    蔡宁代表举例说,河南省检察院专门要求,要积极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各项职能作用,严厉打击影响“一带一路”建设各类刑事犯罪,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依法查办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职务犯罪,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公平公正的政务商务秩序。

    “有的人认为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就是‘唐僧肉’,而‘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额大。”朱专兴委员认为,检察机关要抓住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建立工程建设腐败预防监督机制,推动健全公开透明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建议,防患于未然,严肃查办在项目审批、贷款发放、土地征用、税收征管等环节利用职务便利向企业索贿受贿的职务犯罪行为。

    满足中外当事人多元司法需求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传统不同,法律制度各异,建立一套公正、高效的,为各国普遍接受与认同的争端解决机制,是构建‘一带一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史小红委员认为,要尊重沿线各国宗教文化法律多元性,满足中外当事人纠纷解决多元需求。

    张立勇代表举例说,全球第二大综合医药企业集团德国拜耳公司诉河南某公司、赵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河南高院民三庭受理后,最终以调解结案,中外当事人都比较满意,拜耳公司致函河南高院称:“正如在世界各地的遭遇一样,在中国,我们也遇到一些假冒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的困扰,更让我们担忧的是诉讼时间的漫长、执行的乏力以及侵权者变换身份的再次侵权……河南高院为我们在中国以致全球范围内解决类似纠纷提供了典范,增强我们的投资信心。”

    张立勇代表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是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内的良好合作,因此最重要的是经贸问题,这就要求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让“一带一路”建设相关案件的裁判规则更加精细化、类型化,为“一带一路”市场活动及时提供指引。

    邸瑛琪委员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也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司法行政机关要组织中国律师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主动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战略视野、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执业技能。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要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长期稳定实施,必须走法治化的道路。”毛杰代表认为,要进一步加快相关国内立法,比如完善自贸区、保税区等区域的专门法律也是当务之急。(记者 赵红旗)

    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毫不意外地再次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议题。

    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新闻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同样被问及“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良好:近三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我国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将近50份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和70多份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

    今天,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法学院教授李仁真在驻地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呼吁将“一带一路”倡议,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源于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出访东南亚时提出的合作倡议,它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主动提供的、惠及沿线数十个国家的国际公共产品。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据悉,我国已经先后和沿线国家签订了将近50份的政府之间的合作协议和70多份和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同时经过共商,推动共建了一批标志性的合作工程,比如印尼的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还有一批港口和其他设施等等。

    如何为建设参与者创设稳定的预期,就成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李仁真说,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的手段进行,包括建立一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李仁真表示,将“一带一路”升级是将中国方案转变为国际合作行动的重要一步,可以在制度上将中国的“愿景与行动计划”转化为多边合作共识和行动方案,将“共商、共建、共享”的政治理念转化为具有指引性、约束性的国际机制,以此来推进和协调“一带一路”参与者的整体行动,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将‘一带一路’升级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李仁真指出,当代世界格局决定了“一带一路”不是、也不可能是局限于某一区域或者停留在某一时间段的治理方略,而是立足共同发展、追求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方案。

    李仁真强调,将“一带一路”升级,可以形成长效性、常态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在开放包容、协商一致、共促发展的基础上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迈进。

    李仁真说,我国将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首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的重要机遇。

    李仁真建议,有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会议议题设定和方案设计,在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系列活动中,将“一带一路”倡议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记者 侯建斌)

责任编辑: 黄晶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