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唱响中国民主法治好声音

写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7年03月05日 10:31:29

    又是一年春来早,正是九九艳阳天,3月的北京草长莺飞。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张开宽广胸怀,迎接她的主人。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时刻,这是一个充满了期待与希望的时刻。

    过去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征程,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大时代、大格局让两会意义非凡,也让两会成为展示中国民主法治进步的舞台。

    改革,惟有改革才是支撑国家不断前行的持久动力。“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最新一次会议上,对全国党政负责人发出的总动员。

    从国企改革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从税收制度到产权制度,从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截至目前,我国各方面共出台419项改革方案,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改革事项的优先顺序和重点逐渐明确。

    改革与法治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的关键时刻,法治保障是改革最强劲的助力。突破思想的束缚,打破制度的藩篱,从立法、司法到行政执法,法治自身也面临着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以法治引领改革,以法治规范改革,以法治保障改革,以法治落实改革,只有法治才能让中国的改革蹄疾步稳、落地生根。在改革的语境下,各位代表委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改革难题,凝聚改革共识,化解利益纷争,真正做到“在法治下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民生,惟有关注民生才能提升两会的温度与热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把民生置于全面小康的核心地位。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是历年两会不变的主题,而精准扶贫将为今年两会的民生话题注入新的内涵,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让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考验着执政者的能力与智慧。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一道法治命题,依法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破解民生之困的现实路径。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将审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中国的民法典时代即将开启。拥有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民法典,是多年来无数法律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组织民法典起草,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民法总则草案,把民法典的立法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随着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民法典的立法工作走上了快车道。作为民法典的基础,民法总则历经三次审议,亮点热点迭出,凸显了法律对权利的保护与尊重。编纂民法典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牵涉利益众多、涉及复杂法律问题的系统工程。相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认真履职、建言献策将成为我国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最真实的体现。

    审议“两高”报告,是历年两会的重头戏。毫无疑问,近年来,中国司法的进步有目共睹。通过“两高”报告,我们将会看到,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司法机关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力度与深度前所未有;纠正冤错案、彰显公平正义的勇气与决心前所未有;反腐倡廉、整肃司法队伍的意志与毅力前所未有。我们也将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完善与进步的方向,看到司法公开与司法民主不断彰显制度优势与活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判断中国司法制度成败的标准,成为中国司法制度为之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2017年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年,我们将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再次书写惊艳世界的中国奇迹,而这一切将从这场春天的盛会开始。

    期望两会唱响中国民主法治好声音!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 黄晶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