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集聚, 助力改革创新加速推进

浏览字号: 来源: 解放军报 2016年3月16日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3月13日,习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改革需要人才推动,创新需要人才驱动。认真聆听和学习习主席重要讲话,军队代表委员的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大家围绕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谈体会、谈认识,一致感到: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要努力打造一支与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相称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要在得人,第一资源蓄养发展动力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为政之本,莫大择人。

  “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治国治军,人才为急。“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委员说,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创办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工作干部人才,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坚力量。

  刘建委员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呈现快马加鞭的发展态势,全军各级着眼于军事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使用,推动相关政策创新,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军队代表委员说,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呼唤我们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军事交通学院原政委高尚国代表看来,战区成立之后,联合作战、联合指挥已经成为最为紧迫的任务,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我军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亟待突破,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需要快速形成作战能力、保障能力,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高尚国代表说。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原第二炮兵副政委邓天生委员说,唯有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强军兴军伟业之中,才能适应当代新军事变革的大势和改革强军的需要。

  人才决定国运,人才决定未来。军队代表委员表示,纵览我党我军发展壮大的历史,我们搞现代化建设、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才。尤其是当前,部队技术装备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需求日益紧迫,亟待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喷涌而出。

  筑巢引凤,推动创新人才加速集聚

  北京中关村,高端人才集聚之地。徜徉在这里,处处能感到创新发展的力量激流涌动:全国40%的“两院”院士和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工程师云集于此;全国五分之一的“千人计划”入选者汇聚在此……当年的郊区,如今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逾四成。

  人才集聚产生的辐射效应让人印象深刻!

  2014年8月18日,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上下功夫。

  “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单打独斗远不能满足国防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原总参谋部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吕跃广代表看来,当前国防科技专业的高度融合发展趋势越发明显,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确立后,联合作战的紧迫性越发凸显,这些都对人才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才集聚,实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我们要善于通过人才集聚开展众智攻关。”吕跃广代表说,近几年,军队人才工作取得显著进步。尤其是一些人才培养工程的推进,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发挥人才集聚效应的要求也越发紧迫。

  第二军医大学原政委陈锦华代表很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当今社会,发达国家通过不断设计和实施新的人才竞争战略获得发展优势,人才的全球流动更加频繁,推动人才集聚也将迈入新的阶段。“这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积极适应。”陈锦华代表说。

  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就是要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中来,通过团队合作形成发展的推动力,打造引领创新的动力引擎。为此,军队代表委员提出建议:一是人才政策上要凸显导向作用,注重增强吸引力;二是要健全人才使用制度机制,增强人才使用与管理灵活性,提升经费投入、项目申请的科学性,为人尽其才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注重人才战略整体布局,搞好人才发展顶层规划和宏观设计,确保人才工程的连续性、持续性,对于一些重大关键领域有所侧重,并善于集中力量寻求突破,尤其要重点培养一批科技帅才和领军人才。

  军队代表委员认为,抓人才集聚,关键要营造识才纳才聚才的良好生态,形成惜才、爱才、敬才、容才、重才、用才的氛围,强化培养人才就是培养战斗力的理念,从制度化入手,推动我军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

  人尽其才,打造强军兴军动力引擎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有“人才航母”之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和部队培养了十多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指挥人才,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创新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年轻人的身影。人们感到惊叹的是,该校计算机学院有数十名本科生,参与了“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研制;而在北斗导航定位青年创新团队中,有40%是在校学生。

  “军事院校为我军培养储备了大批优质人才。”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徐一天委员说,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

  “用好人才,就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某基地研究员王建国代表说,要善于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军事人才资本质量效益。

  “训练场上失败并不可怕,怕就怕在战场上打败仗。”原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于际训委员说,唯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成长,人才的成长之路才能更顺畅。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习主席的重要讲话言犹在耳。军队代表委员表示,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举措不断落地生根,我军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将越发完善科学,人才集聚也将不断加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必将形成。

  邦之兴,由得人;人才蔚,国运兴。“十三五”大幕已徐徐拉开,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展望未来,军队代表委员信心满满地表示,人才集聚正在蓄积新的动力,不断推动强军兴军伟业铿锵向前。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桑林峰

  习主席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推动我军改革创新的当务之急。”这一重要论述,道出了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引发军队人大代表热议。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军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关键。没有军事人才队伍作后盾,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可能有科技优势、军事优势、产业优势。无论是神舟飞天的“中国高度”,还是蛟龙潜海的“中国深度”;无论是高铁奔腾的“中国速度”,还是射电望远镜的“中国维度”,无一不是人才驱动的结果。

  人才支撑着科技创新。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这就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当前,我军虽然有不少创新中坚骨干力量,但也要看到,科技帅才还比较稀缺,新兴学科和前沿领域的领军拔尖人才数量还不多。“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们只有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才能从跟跑走向领跑。

  要大力培养基层的创新人才。在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王克勤“三大互助”优良传统、郭兴福教学法等都是普通官兵创造的。广大官兵处于军事斗争准备的最前沿,可以直接参与军事创新实践。再先进的作战思想,最终都要由官兵落到实处;再先进的武器装备,最终都要由官兵操作使用。尊重官兵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必然会让创新创造在基层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 张天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