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让“城市看海”成往事
“一场暴雨,城市看海。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一到雨季就出现令人苦不堪言的内涝。”全国人大代表、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芝谈起“城市病”直言不讳。
城市内涝,大都是排水管线布局不合理、市政交通工程阻断地下水流走向、道路修建导致雨水分流不畅等原因造成的。在我国,城市地下建设“乱象”诟病已久。过去,因为体制分割,许多城市的路面常常出现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的现象,造成了大量浪费。近年来,随着政府重视和公众关注的提高,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经在很多城市全面铺开。
“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它是补齐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短板的重要手段。”王玉芝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引入管廊,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王玉芝说,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我国尚属新兴事物,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地下管廊建设也存在融资难、收费难、入廊难等问题,因此她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资金补贴,出台一些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以实际考核结果鼓励多干多补。
“同时,在城市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必须制定和完善国家标准。可以为地下综合管廊办理产权证,有效盘活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运用PPP工程项目和SPV公司运行,减少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让市场要素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王玉芝说。
责任编辑: 陈扬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