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有委员建议

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教育资金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8年1月2日 08:34:43

  2017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 法制日报记者  蒲晓磊  文/图

    2017年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财政教育资金应当多向学前教育倾斜,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上学前,孩子的人格和行为已经基本形成,学前教育是一块重要的阵地,政府应该占领这块教育阵地,不应该放给市场。孩子小时候,家长对他怎么样、老师对他怎么样,他长大后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这块阵地非常重要,所以我建议财政资金多往这块投放。”王陇德委员说。

    蔡昉委员指出,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越是早期的教育,如学前教育,社会回报率越高,而且,目前城乡之间的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人群之间在教育上的差距,更主要地反映在学前教育上,这是决定能否给各种人群一个进行社会性流动机会的关键。

    “归根到底,教育是个公共品,政府还要更多地埋单,社会回报率越高的教育阶段,政府越应该去埋单。”蔡昉建议,把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的支出领域。

    迟万春委员认为,学前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阶段,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时段,一定要重视和加大学前教育的投入,希望学前教育尽快实现义务教育。

    “教育优先的战略不是房子越好,而是受教育机会多和教育负担减轻,这是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投资。”郑功成委员说。

    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谢小军委员直言,现在社会上,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之一就是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

    谢小军认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为了尽快解决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的问题,但政策实施两年以来,二孩的出生率不高,落实的效果不好。“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家庭感到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和精力压力都很大。年轻人说,我们想生,但养不起。究其原因,在于现在普惠性幼儿园太少,而且普惠的政策力度不够。”

    谢小军建议,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尽快地推动学前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要把普惠性幼儿园办得更多更好。

    庞丽娟委员建议,在学前教育投入结构性质上,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对于确实普惠规范、具有较好质量的,都应该投入支持,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求,加快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发展。

    “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公办园,这样可以起到平抑价格、引领方向、保障质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将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机关办园、高校办园等公办性质幼儿园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予以支持,是扩大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多快好省的重要途径。另外,对普惠性民办园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庞丽娟说。

    马馼委员认为,把0至3岁的托儿所好好办起来,这关系到国家的“全面二孩”政策能不能落地,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发展托儿所的教育。“企业办托儿所,更符合企业的工作规律,三班倒也没问题,解决得更好。因此补教育的短板重要的方面是学前教育,要把重点明确起来。”

    进一步增加教师薪酬投入

    “我们从很多专项调研中看到,许多地方利用财政教育资金,包括我们国家的专项资金,确实建了很漂亮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公办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的工资确实来源于所获取的保教费收入,而且他们的工资水平比那些由财政安排的教师工资收入水平相差数千元,加上有关地方的工资水平比较低,这个差距甚至有一倍多。长此以往,学前教育能够达到的效果是令人担忧的。”吴恒委员说。

    吴恒建议,进一步增加用于教师薪酬水平方面的投入,让教育财政投入见物不见人的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

    范徐丽泰委员认为,教师对学生思想上的影响是实实在在、不可忽视的,教师素质提升才会使学生素质有所提升,既然教育的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这个投资必须要能够造成下一代对国家的认同、对国家的承担,有才有德才是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

    “我赞同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我认为这些投入也需要测查一下它的成效,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不单是数字数量方面的比较,也要衡量教师的软实力,教师对社会、国家的承担和责任感。如果还没有利用第三方评估来测查财政投入的成效,我建议选取几个经济情况不同的小区,连续几年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教师软实力、承担和责任感的增长。”范徐丽泰说。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