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提请审议
五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十七万亿元
□ 法制日报记者 蒲晓磊
12月23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肖捷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财政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
报告显示,全国教育经费快速增长,2012年至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接近17万亿元,其中2016年达到38888亿元,是2012年的1.36倍,年均增长7.9%。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教育资金投入使用呈现出机制逐步健全、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优化、效益不断显现的较好态势,但与此同时,财政教育工作中还存在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5年超4%
报告显示,财政性教育经费居主导地位。
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等)31396亿元,是2012年的1.36倍,年均增长7.9%,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7%,占GDP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达到4.22%)。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28073亿元,是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是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占比达到15%。
报告同时提到,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成为重要补充。
2016年,全国非财政性教育经费7492亿元,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9.3%,其中:事业收入6277亿元(其中学费收入4771亿元),占83.8%;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203亿元,占2.7%;捐赠收入81亿元,占1.1%;其他931亿元,占12.4%。
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
报告显示,财政性教育经费结构得到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2016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16583亿元,占52.8%,体现了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
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并向农村倾斜。从区域看,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2016年,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的84%左右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1718亿元、8813亿元和8329亿元,中西部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全国(不含中央本级)的比重约60%。从农村看,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农村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依次为1.44万元、1.08万元、0.61万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50.2%、51%、51.1%。
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福利和学生资助。201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项目中,教师工资福利和学生资助两项合计占61.1%,比2012年提高10.6个百分点。
新成长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超45%
报告认为,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入学(园)率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率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从国民总体受教育程度看,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平均年限达到13.3年;我国有1.7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新成长劳动力中接受高等教育比例超过45%,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大幅提升。”报告称,国家面貌和民族气质有了显著改善。
报告提到,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就学条件和更多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80%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2012年以来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累计资助学生4.25亿人次、资助金额6981亿元。
进一步强化“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理念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教育资金投入使用呈现出较好态势,但与此同时,财政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财政管理仍需加强,有的地方和学校重投入、轻管理、轻绩效,存在损失浪费、违法违纪等问题。”肖捷说。
报告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时称,要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资金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牢固树立法治和绩效观念,更加注重加大投入与加强管理、提高绩效相结合,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坚持依法依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肖捷说。
报告提出,要强化绩效管理,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强化“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理念,切实将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使用、监督的全过程,完善绩效目标,开展绩效执行监控,科学实施绩效评价,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充分考虑经济财政发展状况,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不作过高承诺,坚决反对损失浪费,把钱用在刀刃上。”肖捷在作报告时说,要坚持勤俭办事业。
报告称,今后将继续加强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强化财政、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教育经费预决算等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