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脱贫攻坚情况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7年09月01日 08:31:31

    □ 法制日报记者 蒲晓磊

    8月30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

    “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贫困地区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对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专题询问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问题尖锐、直指要害。

    “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主要途径。”“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来提高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脱贫技能。”对于委员们的提问,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给出答案的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问题

    陈光国委员提问,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哪些是最难解决的?怎样才能有效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以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个人认为,解决精神匮乏比解决物质匮乏难,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观念和习俗比解决贫穷难。脱贫攻坚千难万难,最难的是其中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怕穷’,也就是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到会应询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回应问题时说。

    汪洋提到,国家统计局近期对云南八个市州“直过民族”贫困村进行调查,59.5%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表示满意,35.2%表示一般,只有5.3%表示不满意。“贫困程度这么深,满意度还非常高,‘不怕穷’、安于现状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汪洋看来,要想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包括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组织体系、动员能力和干部队伍,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过去我们就是依靠政治和制度优势才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扶贫业绩,现在这仍然是我们解决当前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汪洋认为,脱贫攻坚过程中,努力在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上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各地的情况各不相同,总的还是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

    产业扶贫重在构建带贫机制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庚茂在提问时指出,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但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在产业发展上选择项目雷同、组织化程度不高,存在一定市场风险问题。还有全国绝大多数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极少,难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在贫困地区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郭庚茂的提问,引起现场委员们的共鸣。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应询时介绍,农业部在指导选准主导产业、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培育脱贫带头人、加大智力支撑力度、打造产业脱贫样板等方面,围绕贫困户脱贫的目标,发挥产业部门优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产业扶贫中,一定要注意带贫机制的建立。发展产业和产业扶贫不是一回事,我们现在经常讲的产业扶贫,是到贫困地区投资、搞产业,但是贫困人口很难参与进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认为,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景区要带动贫困村,能人要带动贫困户,让贫困人口参与进去。

    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脱贫技能

    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杜德印提问,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问题。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对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应询时说,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民族地区的高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设施和器材。

    陈宝生提到,现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9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以上,这二者之间的差距,主要差在目前初中阶段辍学比较多。

    “辍学更多的一部分是在民族地区,完成义务教育‘三保障’这个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有的是因为远,学生不想上学;有的是因为贫困;还有一些就是不愿意学。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60%的学生是不想上学,所以观念的转变是个很大的问题。”陈宝生说。

    “通过发展教育促进扶贫脱贫,主要在职业教育方面采取了措施,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发展了一批中职学校。这和义务教育不一样,只有把这一块搞上去,才能使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脱贫技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三年来,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从原来的萎缩趋势,到现在呈现出发展壮大的好势头。”陈宝生说。

责任编辑: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