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非常战役的非常之举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常委会同步聚焦脱贫攻坚

浏览字号: 来源: 新华社 2017年08月31日 08:41:00

    

    七百弄乡弄雄村村支书蓝志平(左)和贫困户在合作社查看七百弄鸡生长情况(2016年8月11日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辖区内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属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缺水缺土。当地生存环境恶劣,数万群众靠水柜攒雨水供人畜饮用,在石头缝间“抠”庄稼,不少贫困户一年中缺粮的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面对贫困面广且程度深、经济发展落后的情况,当地分门别类地推进“造血”项目建设,组织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行水柜建设、茅草房改造、村道建设,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29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报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30日全天,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和联组审议了这份报告。

    无独有偶。28日至30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22次会议,议题也正是围绕“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建言献策。

    连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同时聚焦脱贫攻坚,其间深意几许?打赢这场艰苦而伟大的脱贫攻坚战重点和难点何在?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从会议现场发回报道。

    拼版照片:上图为出水箐苗寨村民杨光学一家在以前居住的土坯房前留影(5月1日摄);下图为杨光学一家在易地搬迁的新居前留影(5月1日摄)。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翠华镇出水箐苗寨居住着38户119名苗族村民,以前村民住的是破旧的土坯房。2016年伊始,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出水箐村易地搬迁开始修建新房,当年底全村苗族群众搬迁到漂亮的新居。现在的出水箐新村环境优美,有休闲广场和村民文化活动室,村民积极发展种养殖业,收入增加。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

    彰显制度优势:同心合力向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在贫困地区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落实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慢性病、地方病医疗救助政策有何考虑?”

    “在贫困地区特别是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30日下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正在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抓住要害提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直面问题作答。

    彰显制度优势,扶贫勠力同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徐汉明说:“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是接受人大监督的一种方式,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

    徐汉明分析说:“这次听取国务院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中焦点、热点问题听取的不定期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也是加强监督、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常委和委员们则通过大会发言、专题分组讨论等形式,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协商议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舒启明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要打赢这场战役,必须形成合力,从不同角度推进落实。”

    去年全国政协就围绕扶贫工作召开了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连续两年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聚焦脱贫攻坚,体现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行职能的担当与作为。”舒启明说。

    “不谋而合”关注脱贫攻坚,看似巧合,实则必然。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起点,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摆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

    29日召开的另一场重要会议——东西部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同样引人注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持续不懈打好脱贫攻坚战,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走上致富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脱贫攻坚路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行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刘永富在作报告时说。

    2013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年均减少1391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4.5%,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实际增长10.7%。

    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创下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使中国的减贫事业继续在全球保持领先。这一切的背后正是顶层决策的智慧勇气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有“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村民吴思平(左)夫妇在采摘茶叶(5月7日摄)。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科学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鼓励大学生、在外青年返乡创业,实现从穷山村到美丽富裕村的巨变。2016年,赤溪村农业总产值达到2508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96元,同比增长15%。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倒计时千余天:精准脱贫仍须披荆斩棘凝神聚力

    时钟滴答作响,脱贫攻坚决战进入最后读秒时间——

    距离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只有千余天,平均每月脱贫要达到近100万人,平均每分钟脱贫约20人。

    然而,至今仍有4335万贫困人口徘徊在绝对贫困线下,他们的脱贫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成为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挑战严峻,这是大家的共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陆浩说:“对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要采取特殊政策,拿出超常规的举措。不少深度贫困地区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这就要求因地制宜,看村、看户、看人确定脱贫方案,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帮助盖房子送衣服,贫困群众不愁穿住了,但是没有新的持续的收入,脱贫就不稳定,所以如何发展扶贫产业还要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从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发力,推动完成长期扶贫任务。

    全国人大农委和民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为1411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2.55%,贫困发生率9.34%,高于全国4.84个百分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从全国看,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县和贫困村分别有100多个和近3万个,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

    “从目前情况看,减少贫困人口已明显见效,这为贫困摘帽打下了重要基础,但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上,工作却明显滞后。”全国政协常委陈锡文说:“忽视对区域性整体贫困中突出问题的解决,不仅脱贫难度大、代价高,而且成效也难以巩固。”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徐绍史指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有待提高。财政资金被视为“唐僧肉”、变相“大水漫灌”、用于收益性资产投入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地方资金投放重硬件、重当下,轻软件、轻长远,这样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刘永富剖析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

    有的政策措施表面看帮扶到户到人,实质上不顾贫困户真实需求,是缩小版的“大水漫灌”;有的帮扶措施盲目跟风,贫困户受益不大;有的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跟不上,搬迁户存在无业可就、回迁生产等问题;有的地方算账脱贫、突击脱贫,脱贫基础脆弱,存在返贫风险。

    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刘永富对此也有深刻认识: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发展产业,有的集中资源“垒大户”“堆盆景”,有的层层加码患了“急躁症”,有的制作展板表册只为应付检查,有的驻村干部存在“挂名”“走读”现象。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同期聚焦脱贫攻坚“不谋而合”的是,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8次会议强调,要针对发现问题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制,创新精准识别帮扶机制,健全扶贫考核评价体系,推动脱贫攻坚责任制扎实落地、切实发挥作用。

    此前,中央出台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正式考核。

    据刘永富介绍,对综合评价较差且发现突出问题的4省,约谈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综合评价一般或发现某方面问题突出的4省,约谈分管负责同志,考核结果送中央组织部。

    曾经,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勇村弄顶屯的孩子们扛着生活用具去学校(右图,2012年9月3日摄),如今,水泥公路已经从学校修通到家门口(左图,2017年1月11日摄)。学校的条件也得到改善,配置了棉被、席子、饭盒等生活用具,孩子们不用在开学和放假时背着行囊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爬。据统计,广西贫困人口数量从2010年的1012万减少到2016年的341万。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推进,原本“千重山,万层岭,不通水,不通电”的广西大石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摄

    着眼长远未来:携手并进向着共同富裕迈进

    脱贫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展望未来,如何以更大的决心、更精确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克服重重挑战,取得最终的胜利?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风险、高度关注非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问题……连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审议意见和全国政协常委的建议发言越来越精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不仅仅要达成到2020年的近期目标,从现在就要开始谋划长远脱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龙庄伟认为,现在农村和城市的低保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员也应作为贫困户进行单独统计,因为他们一旦失去保障会重新返贫,要对这部分人群的稳定脱贫进行谋划。

    来自贫困地区四川省凉山州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明雯根据入户调研建议,教育扶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只有通过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改变下一代的观念,才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功能的转变。

    全国政协常委朱维群建议,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监测,及时将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的家庭纳入管理系统,还应综合考量贫困户的收入、实际支出、脱贫的稳定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性,完善贫困人口退出机制。

    今年3月底到6月初,全国政协6位副主席亲自带队,100多位委员和50多位专家组成44个调研小组,围绕“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这一主题,压茬开展两轮监督性调研,把脉、诊断、开方环环相扣,调研、协商、监督相互贯通。

    这次专题调研共梳理了5大方面、14类问题,这些问题是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难点、痛点、薄弱点,同时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焦点、着力点。

    兑现历史性承诺,唯有以创造历史的智慧、团结各方力量争取更大胜利的决心才能实现。

    “虽然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无论从力量投入还是脱贫时效看,社会扶贫的力度都明显加大,但还需要在参与程度、扶贫方式、资源统筹、信息对接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社会扶贫的潜力和优势。”全国政协常委朱之鑫说。

    他建议,健全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政务信息平台和社会公益平台,搭建扶贫信息精准高效对接平台,同时研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激励政策,构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的“双赢”机制。

    全国政协常委黄康生建议:“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可考虑出台特惠性的政策措施,同时设立地区脱贫攻坚投资基金,重点用于贫困区域内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列入规划的道路、饮水等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补助。”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深化的关键之年。

    刘永富表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村和因病致贫贫困户的支持力度,坚决攻下“坚中之坚”;坚持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检查评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坚持从严考核,倒逼真抓实干,严防弄虚作假,确保坚决打赢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记者董峻、杨维汉、侯雪静、胡璐、崔静)

    福建连江县琯头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到龙沙村上门为贫困户张日光(左一)体检(6月14日摄)。2017年以来,福建省连江县把健康扶贫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为确保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让医疗补助资金真正用在贫困患者身上。截至目前,全县742户贫困家庭都与当地医生建立了“结对”健康帮扶关系,实现每个贫困户都有结对帮扶医生。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福建省福鼎市纪委干部在福鼎市库区移民开发局查看移民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7月28日摄)。今年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从精准扶贫入手,通过获取党风廉政监督员建议、入户访查等措施,强化执纪监督问责,确保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刘峻潇(右)在周溪乡凉风村辅导10岁的梁号做作业(8月11日摄)。今年22岁的刘峻潇现在是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的一名扶贫志愿者。2016年,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的刘峻潇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录考试,开始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据了解,重庆市城口县现在有300名扶贫志愿者,在脱贫攻坚一线上挥洒汗水,奉献智慧。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纪检干部在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瀛洲街道红星社区因病致贫的低保户陈美杰(右)家中了解低保金发放情况(8月20日摄)。2017年以来,福建省纪委启动扶贫领域“一线监督”行动,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不严不实等问题,坚持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贫困户家中,将不严不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情况纳入问责内容。据统计,1至7月,福建省共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484件,处理787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1人,组织处理46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5人。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在山西汾阳吕梁山高级护工培训基地护工实操间,张贵枝(右三)和学员们一起学习病患陪护知识(8月12日摄)。51岁的张贵枝是山西省孝义市庄沟村人,以前一直在村里种地。吕梁地处黄土沟壑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在山西被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2015年,吕梁市启动了山西省首个家政护理扶贫培训项目,引导妇女们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场”中。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责任编辑: 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