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生产情况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时建议

强化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浏览字号: 来源: 法制日报 2014年12月25日

    法制日报北京12月24日讯 记者朱宁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今天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安全生产的监管责任问题引起热议。一些常委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快解决基层监管责任不清、体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

    车光铁委员指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从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的角度出发,自上而下,抓好各层面的制度设计,不断推动监管体制、工作模式、协调机制、服务制度等工作创新,全面实现安全生产全方位有效监管。各级政府也应尽快认真研究解决乡镇和街道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问题,切实保证乡镇和街道安全监管人员配备和经费到位,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监管网络建设,确保安全事故隐患能够在基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黄小晶委员认为,应首要解决安全监管部门缺失的问题。“报告中提到还有那么多县、市没有安全监管部门,甚至没有执法队伍。这样的监管部门、监管力量要想完成监管任务是很困难的。因此对于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执法力量,必须做到全覆盖,不能有遗漏。”黄小晶说。

    陈秀榕委员强调,要紧紧抓住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注重抓好平时的安全生产督查,严格执法,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防止安全生产问题的发生。

    刘振伟委员建议,要重视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管,抓基层、抓企业主体、抓源头。安全生产监管绝对不能出现真空,不能没人管事。源头、基层、企业主体的管理问题解决不好,查处力度再大,问责再严厉,都只会是亡羊补牢。

    一些常委委员建议 重视内因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法制日报北京12月24日讯 记者朱宁宁今天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围绕如何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这一安全生产中最核心的问题,一些常委委员展开热议。委员们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并且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安全生产,企业是内因,监管是外因。”王乃坤委员说,现在是政府着急动作大、企业不急动作小,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把经济效益看得更重,心存侥幸心理。应该想办法把安全生产的压力更多地传递给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消灭企业,要让违法违规的企业和责任人付出沉重代价。

    车光铁委员建议,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注重和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主动搞好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密切配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不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企业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韩晓武委员说,现在一些企业重效益、轻安全,侥幸意识很浓。对待安全工作,有的地方是政府比企业着急、政府的声音比企业大、政府做的工作比企业多,企业并没有全部“动”起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安全意识比较差,不能严格执行相关法规标准,安全隐患较多。因此,抓安全生产,除了政府要重视、全社会要重视,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让企业自己要重视,自己要抓。

    吴晓灵委员说,现在安全生产工作做得不到位,很重要的一条是全民的安全意识树立得不够,企业的责任主体没有确立起来。今后要改进工作,首先要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边界到底是什么,重要的是政府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树立起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及把这种意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去。怎么样才能真正把责任落实到企业,让企业树立责任意识?吴晓灵认为政府应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标准体系的建立;二是加大宣传,让企业在投产之前、生产之中都按照标准来进行设计和生产,要在培训教育方面下大力气;三是加强督导和检查。

    “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落实,政府部门之间的相关制度、相关职能不协同,安全生产形势就可能像现在大学生就业一样,年年重视年年难,安全生产也可能年年重视年年事故频发。”郑功成委员指出,安全生产中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了,造成事故连年不断、职业病频生。一些企业屡教不改,这和企业主体责任不清、处罚不重有关系。如果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生产在目前的情形下,只能采取惩罚的高压措施,最终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一定要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增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上多下功夫、下实功夫。

    张崇和委员建议 厘清职责范围倒逼监管落实

    法制日报北京12月24日讯 记者朱宁宁“当前双重监管模式的主要问题是,行业部门和属地政府职责界定不清,监督责任和管理手段、执法权力不匹配,容易出现行业、地方都在管,一出事故都不管的尴尬局面。”全国人大内司委委员张崇和在审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建议,厘清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的职责范围,理顺权责关系,真正做到问题全部可追查、可问责,倒逼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全面落实监管责任。

    张崇和说,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需要创新监管体制机制,首先应优化监管资源布局。目前安全生产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监管信息共享不到位,监管资源碎片化,基层一线力量薄弱,部分市县没有安监部门和执法机构,乡镇部门尤其薄弱。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一是整合执法资源,以“结果安全”为导向,加强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加强信息共享,推动碎片化执法走向整体性执法;二是树立基层导向,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监管资源向乡镇倾斜,切实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三是建立灵活调配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监管,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监管力量,并随工作量、工作重点的变化及时调整。

    “应强化法制方式监管,以安全生产法修订实施为契机,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以法定方式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依法治安的良好社会氛围。”在建议创新监管方式的同时,张崇和认为,应创新监管力量的使用方式,切实转变政府职责,简政放权和强化安全监管相结合,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相关公共服务保障,改变过去单纯靠增加机构、增加编制、增加人员力量加强监管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壮大安全监管技术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强安全监管工作。

    张崇和还建议安监关口前移,改变以罚代管,执法不严,以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为重点,变重事后处罚为重事前预防劝告。对安全隐患整改不达标的,坚决不让生产。

    一些常委委员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实现本质安全

    法制日报北京12月24日讯 记者朱宁宁今天在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一些常委委员指出,当前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状态下,安全生产再要求有突破性进展,应在本质安全上下功夫,突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张鸣起委员建议,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解决本质安全问题上多下功夫。

    王乃坤委员建议,要从国家层面上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不仅仅是针对企业的员工,应该是全民、全社会和全方位的,建议从娃娃抓起。

责任编辑: 王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