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例会”看履职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回眸

浏览字号: 来源: 新华网 2014年06月28日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傅双琪 孟娜)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170多名组成人员刚刚结束一般两月一次的“碰面”。

    每年6月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各项法律案,还听取和审议了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是谓一手立法,一手监督。

    审议里头有创新

    这次人大常委会会期四天半,比往常的日程多了半天集体阅读文件的时间。首次提交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厚厚一本,有163页、159条,为现行法增加许多新内容,事关每个中国人餐桌上的安全,需要格外认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议。

    这样的集体阅读是一次创新,这样的细节创新这些年一直在增加。比如,每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不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参加,而且还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列席。近些年来,每一次列席常委会的代表人数不断增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联系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机制。

    对实施才五年的食品安全法进行大幅度修改,体现了立法回应现实问题、关注民生的趋势。这个修订草案旨在“为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体制制度保障”,简而言之,就是“管得更严,罚得更狠,社会共治”。

    张德江委员长指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功夫把食品安全法修改好,进一步健全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这部重要法律有效管用。

    修订草案的分组审议现场气氛热烈,争着发言的人太多,以至于召集人不得不组织发言顺序。大到食品安全法的立法主旨,小到法条里要不要加上“立即”两字,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的方方面面提出了非常详尽的修改建议,涉及加强政府监管、如何实现全过程监管、保健食品管理和食品虚假宣传处罚等很多问题。

    按惯例,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还要在网上全文公开征求意见。2008年4月以来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全文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以来,不仅是法律草案一审后要公开,有的法律草案二审稿也开始公开。这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中的创新。

    审议审计报告更着眼“制度建设”

    每年6月审议审计工作报告,社会关注度一直很高。事实上,分组审议的现场“热度”更高。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不仅总结了中央财政预算收支执行、中央财政管理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布了对政府性债务、重点民生工程、矿产资源、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审计的结果。

    在肯定审计工作的同时,许多委员都认为有些问题“似曾相识”,年年审年年有。如何防止问题反复出现,他们开出的药方是加强有关部门自身监督和人大的监督。

    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目前正在修改的预算法应该针对历年来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作出安排和调整,编织更严密的法网,从法律制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这次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一项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

    张德江委员长表示,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第二个授权进行改革试点的决定。201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

    有了刑案速裁的授权决定,全国18个城市的法院将尝试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依法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罚金的轻微刑事案件,启用更简化的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授权这项司法领域的改革试点,和去年12月人大常委会通过放开“单独二孩”和废止劳教制度等决定一脉相承,都体现了“使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法治精神。

    王其江委员评价,这次改革是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范围内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

责任编辑: 王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