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政经济委员会>>研究与报告

须合理判断GDP的增长速度

牟新生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8-2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于2009715日至16日举行第二十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就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讨论。与会委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中国人大》2009年第15期摘发了四位委员的观点、建议。本文是牟新生委员的发言摘发。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GDP年均增长为9.8%,已成为第三大经济大国。关于我国GDP增长速度的问题,我们应该定下心来很好地思考。首先,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GDP高速增长率,应该给予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一分为二的科学评价。多年的高速增长有以下几个客观条件。一是在近五年中,美国经济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大都处于增长期。二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贸的发展释放出了很多积极的效应。三是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经济经过调整,变困难为机遇,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后几年的经济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能量。四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带动作用。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规律来看,一国的GDP增长速度和GDP总量是密切相关的。GDP的总量越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绝对量就越多。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经济总量大,现阶段的增长率都比较低,低于历史上平均的增长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GDP潜在的增长率逐步下降是正常的。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30万亿元甚至更高的今天,还过分地、盲目地强调经济高速增长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世界金融危机对各国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这次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格局肯定会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在当今形势下,思考我国GDP的潜在增长率,必须考虑国外和国内两方面因素。从国外来看,美国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也难以继续实行依靠双赤字、无限制透支的政策来支撑过度超前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大规模增加国债和货币,必然带来新一轮的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同时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我国的出口不可能再恢复金融危机前持续高速增长的局面。

    从国内来看,随着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强化,以及劳动力、土地成本上升,过去依靠低成本优势支撑贸易出口高速增长的现象不会再出现。同时,随着投资过度扩张,不少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如果不在“调结构”、“扩内需”上下功夫,而一味追求投资拉动,甚至加大产能过剩行业的重复建设力度,这种发展思路恐怕难以为继。

    因此,我认为我国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过多地追求GDP增长率,对此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5%6%就比较合适。

  来源: 《中国人大》 2009年第15期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