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方新委员建议进一步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尽早谋划“后危机时代”,加大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投入。
方新说,从这次投资的现状看,技术改造的投入只有2.2%,确实太低了。我认为,从“十二五”起到今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模式一定都会转型。关于发展模式转型,中央已经多次讲了。过去30年,我们更多的是依靠资源和劳动要素,到今天,原有的发展模式确实难以为继,下一步一定会转向高效、绿色、普惠、可持续地发展,要实现这样的转型,一定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关于发展的动力,回想过去30年,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无疑是重要因素,从经济看,前10年是从完全计划经济的短缺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基本取消票证,相当程度上讲是靠需求拉动的。第二个10年主要是靠投资拉动,包括中央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引进外资,第三个10年,2000年以后更多的是靠外贸拉动,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达到67%。那么,今后10年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而且从全球看,在发达国家和主要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从短缺向相对过剩转变,因而创造新的需求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而创造新的需求最根本的是靠科技和创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国对科技创新如此重视。所以,我们要尽早谋划后危机时代,尽早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争取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