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尹成杰: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12-0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尹成杰委员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

    尹成杰说,中央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决策及时、正确,在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应该说比预想的要快,比预想的要好,现在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来看非常好,在目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取得这样好的成果,是十分不容易的。

    他说,农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6个1号文件,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农业连续6年获得丰收。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570亿斤,突破历史最高水平;农民收入连续6年保持6%以上的速度增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企稳回升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2007年上半年,全球发生粮食危机的时候,我们国家粮食供求平衡,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了有力保证,对经济的回暖,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我国农业不仅自身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取得了积极成效,而且也为保民生、扩内需、担风险、维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现在充裕的农产品供给,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使CPI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前提条件。实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政策,不仅是强农、惠农,同时也使农业进一步支持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在金融危机初期的时候,城市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农村和农业接纳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为他们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所以农业和农村也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尤其是在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为经济全局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尹成杰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整个投资的一揽子计划当中,应该说2009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也是增加的,但是要按照农村的人口和农村的发展需求来看,农业、农村发展的投资又是明显不足的。建议下一步在整个投资当中还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的投资比重。一是进一步扩大强农、惠农政策的领域,提高各项补贴标准,把强农、惠农政策同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在农村扩大内需还有很大的潜力和领域。比如现在的强农惠农政策主要是“四减免、四补贴”,建议在实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扶持农民建房的政策。现在农民最需要改善生活环境,加强农村住房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把强农惠农政策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在一些中小城市有大量的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加强安居工程建设也要适当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一方面推进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好农民住房和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二是合理地确定农产品的价格。现在农产品价格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上相对还是比较低的,还有很大的空间来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通过这些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全局发展打牢基础。

    第二,要进一步地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在今年6月实行的重大投资项目调研当中,我们农委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安排,也组织了几个调研组,在领导同志的带领下,到一些省市开展了农田水利建设调研。在石秀诗主任委员的报告当中,对这次专项调研的情况也作了报告。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建设还是取得积极进展的,但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上明显不足。今年我们国家农业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两场大旱,一场是5、6月份在小麦主产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另一场是在今年8月份在玉米主产区发生的严重干旱。这两场干旱,实际上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要抗御自然灾害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当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为什么?因为随着气候变暖和自然条件的变化,我国干旱加剧,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当中,水旱灾害占70%,水旱灾害中干旱灾害占70%。因此建议进一步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更积极、更直接、更有效的综合措施,把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要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不要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就是修修田间工程,通通水,实际上这是一个现代农业建设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搞不上去,现代农业是搞不成的。二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地明确骨干工程由谁来负责、谁来投资,小型水利田间工程由谁来负责、谁来投资,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要明确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职责范围、投资范围,真正地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长期性的事业来办,建立一个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三是加快构建农田水利建设体制和管理机制。应该明确支渠以上的渠系管护原则和管护措施,干渠管护的原则和措施,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和管理制度和办法。四是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水制度。现在我们面临着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日益增加的趋势。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行统一的科学调水、用水,对大水乱灌、浪费淡水资源的状况要实行严格管理。要加强淡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资源的污染。五是要完善农田水利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依法管水、用水。把农田水利建设的用水、管水纳入法制化轨道。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12月2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