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郑功成委员在讲到灾后重建问题时说,今年4月份我到四川进行了调研,本月中旬又到甘肃康县、武都、文县进行了调研,发现灾后重建的进度很快,效果不错,三年规划二年基本完成是可行的。但是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一些工作需要调整。
他说,这次地震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性重建,而是发展型重建,是在重建中发展。所以我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灾后重建规划。我在甘肃陇南发现,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反映一个问题,因为去年灾后重建的规划是灾后三个月制定的,不一定是非常合理和科学的,地方要求把灾后重建某些项目的调整权授予给地方,我认为是合理的,有必要在维护灾后重建规划严肃性的同时,作相应的调整。第二是防灾减灾的问题。在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次我到甘肃,在陇南的一些地区,道路由于地震损毁,去年修得差不多了,今年的泥石流又造成了二次灾害。如果去年的建设中是注重预防泥石流的,那么可能会一劳永逸。当地的泥石流灾害是一个普遍灾害,因此,灾后重建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防灾减灾,就是如何在灾后重建中减轻、减少灾害,避免二次受灾,应当加大对灾区防灾减灾的投入,并对灾区重建中的防灾减灾工程给予科学的规划与切实的技术指导,这应当成为发展型重建中的重要部分。第三是灾民的房屋建设问题。这次地震灾后农民重建补贴的力度前所未有,但是只是考虑到分散居住的农民,现在部分地区把分散的农民集中建点安置,这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但是灾后重建中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由分散改集中建点的公共设施部分的投入,所以地方政府不得不挪用或者贷款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建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考虑这个问题,将灾区农房集中建点的公共投入也纳入灾后重建投入规划并切实保障。第四是灾后产业重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次的灾后重建不只是恢复性重建,是发展型重建。一是减轻灾害,这是长久之计。二是产业重组,也应该纳入到灾后重建的规划,并且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在这方面不仅要有资金投入,还要有技术指导以及产业政策引导。总之,有关灾后重建的工作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还需要一些新的政策和新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