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振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有几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12-0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刘振伟委员说,对国家发改委和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两个报告总体是赞成的。我参加了对中央政府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重点是针对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从检查情况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比较明显的,今年有关项目的实施情况也是比较好的,但有几个问题要引起重视。

    一是要重视解决投入渠道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政府的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整体使用效率受到影响。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涉及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国土资源部等多个部门。多渠道资金做的是同一类事情,应下决心在体制上整合。当然,要改投资体制,难度很大。在当前改不动的情况下,要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县一级,应允许其在不改变资金方向的前提下整合各个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行全县农田水利工程的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并将资金捆绑使用,上级部门不能以捆绑使用为由停拨或减拨资金。当然,资金要专款专用,不能挪用。

    二是重视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运行和管护的责任主体不清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目前存在着投资主体不清、产权不明晰、管护维修机制不健全、建设与管理脱节等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一些地方争取投资和项目建设、轻工程管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也不健全,工程维修养护缺乏资金保障。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放开建设权,明晰所有权,探索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三是重视解决群众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的问题。80年代以前,农村群众投工投劳为农田水利建设带来了一段辉煌时期,成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劳动义务工和积累工,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全国每年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约75亿个工日。据四川省反映,四川省2005年税费改革后的群众投入仅有3亿元,只相当于改革前的十分之一。解决农民群众投入不足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上研究,为兴修农田水利而发生的投工投劳,不应该是加重农民负担,应把农民正常的投工投劳与强制性的不合理摊派区分开来,后者才是加重农民负担。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12月2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