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审议情况

辜胜阻:“后危机时代” 应该让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11-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10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今年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及其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辜胜阻委员说,昨天听了国务院的报告和石秀诗主任委员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作的报告,这两个报告都非常全面。我们应该看到,政府的公共投资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这次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企稳回升,交出的答卷非常好。现在有人讲,我们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最重要的战略选择应该是怎么样让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如果民间投资跟不上,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会出现问题,所以现在的接力棒应该由民间投资来做,无论是国务院的报告还是全国人大的报告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共识。

    他说,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投资是一个“快变量”,消费是一个“慢变量”,三架马车中影响最大的,受到冲击最深的是出口,即我们的外部需求。在投资中,公共投资又是时滞短、见效快、指向性强的变量,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就是因为这个变量的效果比较好。我们要看到下一步完全靠公共投资是不行的,必须扩大民间投资,因为民间投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机制灵活、适应性强;二是产权清晰、效率较高;三是份额很大、潜力显著。2008年我国的民间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超过了70%,比重大;四是它是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好的一面,但另一面我们主要靠外部、靠政府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关键还是要靠民间投资;五是民间投资创业、创新明显,现在社会就业75%靠中小企业,90%的新增就业要靠中小企业,所以创业、就业都要靠民间投资。所以从保就业、保民生的角度看,民间投资应该是主渠道。

    他说,做好民间投资,让民间投资接力公共投资,应从以下8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引导政府投资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防止挤出效应。石主任的报告和财经委提出的参阅件都明确提出我们如何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特别是要引导政府的投资逐步退出竞争领域。应对危机,像人一样,不可能两条腿同时迈进,总是要一条腿先迈,另一条腿逐步跟进,在这一种情况下,政府要逐步退出竞争领域。比如其他国家,银行要破产了,政府的资金就介入,银行好转了,政府的资金就退出来。

    第二,建立公共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合作机制,使公共投资与民兴利而不是与民争利。所以民间投资与公共投资的投资机制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上海到宁波的跨海大桥就是民间投资的,北京的地铁4号线70%是靠公共投资,30%是民间投资参与的。现在两个报告中都明确提出来,地方的配套不够,要解决地方政府配套的问题,首先就是要鼓励地方的民间资本参与政府的项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这样就能解决地方的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第三,要畅通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重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我们的民间融资主要靠银行,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就要在资本市场和银行中进行改革和重新构造。

    第四,要以创业激活民间投资,因为民间投资和创业联系紧密,我们有一些小企业在危机中比较困难,现在我们要保障经济增长的后劲,使民间投资得以创业。

    第五,以消费带动投资市场的需求。在我们的调研中,现在很多民间资本有钱,但是不知道投什么项目,这说明市场的需求不能真正满足民间投资的需要。

    第六,要构建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现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国企是高垄断、取得超额利润,民营企业在竞争残酷的过程中,回报率又非常低,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没有创业的积极性。这方面要通过减税和财税支持体系来提高民间投资的回报率,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第七,健全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八,加大民企的创新扶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从昨天的报告分析结构看,我们的公共投资在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如果要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很重要。这方面民企是扮演生力军作用的,所以可以鼓励中小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9年11月13日
责任编辑: 向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