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田水利建设调研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全国人大常委会农田水利建设专题调研随行记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6-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6月4日下午3时,河南省林州市。

    车行一小时后终于来到了慕名已久的红旗渠,再驱车于盘山公路上行进30公里,就是赫赫有名的青年洞景区。

    “青年洞”依断壁而凿,自大山之中穿通而过,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于一体,形成了一幅雄壮的画卷。最让人佩服的是,经多年配套建设,红旗渠已形成了有效灌溉面积54万亩,保灌面积36万亩,引、蓄、提、排、灌、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为林州市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农田水利建设专题调研组一行,记者在河南、河北两省,看到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卓越成绩,也倾听到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由此,更深刻地理解了当年毛泽东同志在红旗渠写下的那句话———“水利是农田的命脉”!

    加大各项建设资金总投入

    一望无垠的麦田中,金黄色的麦浪在微风中一波一波荡漾开来。随行的路上,记者常常会被这样的“黄金浪”所吸引。

    眼前美好的丰收景象很大一部分得益于水的充足。追溯中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最早可以到夏商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共建成大中型灌区、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田水利体系。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步加大,地方财政也积极支持农田水利的各项建设。

    站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厂门口干渠边,封丘县水利局副局长徐恒光向记者介绍:“县里中低产田改造渠道治理项目主要是厂门口穿堤闸灌溉区域。该项目区涉及4个乡镇,受益人口有7万多人。工程全部完成后,项目区内10.33万亩中低产田灌溉条件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他特别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项目的实施得益于中央和省里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据了解,封丘县中低产田改造渠道治理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391万元,已于今年1月底开工建设。“今年会是一个丰收年!”徐恒光说。

    红旗渠灌区管理处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在红旗渠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中,河南省水利厅共批复投资7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3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00万元,地方配套700万元)。他介绍:“自2006年以来,我们择机停水施工,完成了红旗渠总干渠任村镇南丰渠段以上渠道清淤、防渗衬砌等多项改造任务。”

    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投入,使得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一个较好的局面。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农田灌溉面积8.77亿亩。灌溉面积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且产量相对稳定。

    农田水利建设需持之以恒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索丽生是个“老水利”,从学习到工作都未曾离开过“水”字。随行途中,记者约他做了一次采访,请他谈谈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些情况。

    索丽生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然而,我国却能够以占世界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1%人口的粮食问题。由这组数字也可以看出,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虽然成绩显著,但索丽生觉得依然有两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困扰着我们的国家。“一个是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的问题。目前我国还有许多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得不到保障。另外一个是大型灌区续建节水配套工程。国家正在开展这个工程,但从目前看,节水配套并不完善,没有建成连续渠系,灌溉渗漏问题还存在。灌溉渠系渠道利用率低,一半以上的水在输送过程中流失掉了。因此,节水的概念应该充分落实在农田水利建设中。”

    他认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的基础是要有一个持之以恒的观念。他说,水利其实是一项长期投入、长远见效的工程,不仅仅需要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投入,更需要的是投入的连续性、长效型和制度化。

    索丽生向记者说他有一个“担忧”,那就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深层地下水被无度使用的现状。“深层地下水回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应该切实保护地下水,不能以破坏生态的代价,维护现在农业和农村用水的需要。说白了,水利部门要有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需要加大工程维护的投入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紧缺的趋势不可避免。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将达到11300亿斤左右,粮食供求关系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要解决末级渠系的建设和维修问题。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全国大型灌区40%的水利设施、中小灌区50%的水利设施需要维修。目前全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高产田占耕地总量的1/3,中低产田占2/3,全年农业灌溉用水约为3600亿立方米,每年农业生产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而造成缺水的原因之一就是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难以发挥功效。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问题。

    加大投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认为,国家应该把水利建设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范畴,设立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水利总投入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对农民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给予补助,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应当尽快制定农田水利法

    水利部一位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农田水利法的立法进程必须要加快。

    他说,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一直靠的是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力量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急需通过农田水利立法,以国家意志确定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确定社会组织和受益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法律地位和义务,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强大合力。

    “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应该对农民群众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河南省新乡市水利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随行中,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副处长党平向记者透露:“农田水利法已经完成了起草工作。”看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立法脚步已经迈出了有意义的一大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累计完成投资9545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7倍,其中中央投资423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6倍。我国以占全球约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保障了占全球21%人口的温饱和经济发展,并加快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记者 席锋宇)

  来源: 法制日报 2009年6月28日
责任编辑: 苏大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