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防震减灾人大在行动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视察汉中市县灾区

灾区人大要紧紧围绕救灾重建开展工作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06-11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6月4日至5日,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永茂带领机关有关负责同志冒着酷暑和持续的余震,驱车千里来到汉中市及受地震灾害较重的南郑、略阳、宁强三县视察灾情,看望慰问灾区人民、灾区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及其家属。

杨永茂一行认真听取了汉中市和三个县抗震救灾情况汇报,仔细察看了部分民房和市县人大机关办公楼毁损情况,到略阳县菜籽坝和宁强县汉源镇亢家洞村五里坡灾民临时安置点看望了受灾群众,到灾后刚刚恢复生产的宁强县高寨子村砖厂向砖厂负责人、省人大代表高翠苹询问了砖厂组织生产的情况,鼓励她多生产、快生产,为灾后重建多做贡献。

通过实际察看、听取汇报和与受灾干部群众座谈,杨永茂对汉中市和三个县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杨永茂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汉中视察灾情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省灾区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指明了方向,一定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落实。赵乐际同志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我省救灾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好,结合实际贯彻好,坚持“两手抓”,做到“两个确保”。

杨永茂指出,这次地震汉中灾区虽然人员伤亡不大,但建筑受损面大,内伤严重,隐性灾害和潜在隐患突出,引发重大次生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多,受灾群众安置压力大,恢复重建任务异常艰巨,难度更大,一定要在巩固前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抓紧时间,高质量地做好灾区救灾重建的各项工作。

在密集闷热的防震帐蓬前,杨永茂说,要切实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灾后安置的全过程,既要采取临时之策方便群众防震避险,又要充分考虑一段时间群众的基本生存需要,尽可能为群众创造有一定防暑防寒防病基本条件的生活环境。

杨永茂说,地震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我们改善生活条件、加快社会进步、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提供了机会,提出了课题。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根本,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把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新农村和社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农田基础建设等结合起来,尤其要规划建设一批生活条件好、安全性能高、符合规划要求、达到抗震等级的学校、医院和民居。

在与市县人大机关干部职工座谈时杨永茂说,人大工作要始终围绕大局,紧扣中心。当前救灾重建就是最大的大局,最大的中心。各级人大一定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工作的总体部署,与党委、政府和其它国家机关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充分发挥人大的职能优势,为救灾重建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把灾区群众安置、灾后重建、救灾物品发放等列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大监督的重点,加强检查、审议、视察和调研,支持政府调整今年财政预算,对明后年的计划和预算早做安排,全力支持政府集中财力进行救灾重建。二是要根据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和救灾重建的实际需要,适时就救灾重建的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及时把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国家意志。三是要充分发挥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特殊作用,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人民群众,关注群众疾苦,及时了解掌握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做好引导群众的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稳定。四是要结合灾区救灾重建的实际,认真研究抗御自然灾害、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为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提出建议。五是要坚决执行省上的有关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压缩精减会议,控制外出考察,降低行政成本,把节约下来的钱用到更急需的地方去。(王军科)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8-06-11
责任编辑: 唐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