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王文章在会上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应解决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过度开发利用问题。
对于公众关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开发度问题,王文章认为示,目前在总体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把握是健康的、科学的。但是在实际的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利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把握上没有按照性质和不同的类型进行准确的把握。一方面,一些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年画、剪纸,要按照积极保护的原则,进行生产性的保护,要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延续,通过这种项目的传承、生产和开发,使它产生经济效益,维持传承人的生活和再传承的经济基础。如果能够从中得到经济效益,传承就有了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一些民间信仰的项目,和其他濒危的传统音乐和传统表演艺术,目前抢救要放在第一位。比如一些民间音乐很难传承,开发利用很难做到,首先是要抢救下来。他表示,现在用现代科技的手段抢救、保护民间的表演艺术和传统音乐是普遍的手段,这不是开发的问题,是要把抢救和保护放在首位。按照不同项目的性质加以区别对待,就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这个问题。
王文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保护,立法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注重推进立法保护。2005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底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王文章表示,现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保护条例,云南、贵州、广西、福建、新疆、甘肃、江苏、浙江八个省区都制定了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对于促进地方性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现在立法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期待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能够早日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