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各地动态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验交流会在象山召开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2-02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1月20日晚,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剧院内人气旺盛,犹如天籁的唐宋青瓷乐器演绎的慈溪《越?瓷风》,欢腾热烈的舟山锣鼓《沸腾的渔港》,气势恢弘的民间舞蹈《象山渔鼓》,幽默流畅的绍兴莲花落《救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余杭滚灯》、《奉化布龙》、宁海平调《耍牙》等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节目在此精彩呈现,特色浓郁的演出得到了前来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各地代表和当地群众的阵阵掌声。

黄坤明、周和平、吴丙安(前排右到左)在观看非遗普查影像资料

  浙江非遗普查经验受推崇

  11月20日至21日,由文化部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渔文化特色浓郁的东海之滨象山举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文化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主管厅(局)长、处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领导、专家,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新闻媒体近200人参会。

  会议主要总结交流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一步推动普查工作深入开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发展。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会议作主题报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到会讲话。

  会上,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就浙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作了重点介绍。从2003年8月开始,至2008年8月,浙江历时5年,先后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普查面达到32859个行政村和1518个乡镇(街道)两个100%的全覆盖,共上报普查线索271.9万条,实地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63万项,其中新发现项目5.3万余项,召开各类座谈会18894次,走访民间艺人13.37万人次,收集相关实物资料2.3万余件,调查文字记录1032.1万字,录音记录4525.7小时,汇编普查资料3260余册。通过全面大普查,基本摸清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家底。

  杨建新介绍的浙江开展非遗普查工作的做法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其主要特点:一是统一部署,分级负责。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通知》,明确全省普查工作实行“统一部署,分级负责”的工作责任制,由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全省普查工作,浙江省文化厅负责牵头组织与指导。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和大多数乡镇普遍做到“四个一”,即建立一个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制订一个普查工作实施计划;召开一次普查动员大会;签订一份普查工作责任书,纳入各级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二是试点引路,创新模式。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的情况,浙江确定了23个普查试点,先行探索。试点单位宁波市在实践中创造了“村报普查线索、乡查重点项目、县做规范文本”的普查工作流程和普查方法,使普查工作从最基层的村落和社区做起,从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做起,从提供简单的普查线索做起,破解了普查工作无从下手的难题,打开了普查难于深入的瓶颈。浙江省推广了“宁波试点模式”,并印发普查表式参考文本,从而全省普查工作呈现势如破竹的大好势头。三是组织骨干,动员社会。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普查工作骨干队伍,做到省有普查督导组,市、县有普查工作指导组,乡镇有普查工作队,村、社区有普查员,形成层层覆盖的普查网络。同时做好普查人员业务培训,全省共举办普查培训班2387期,参加培训人数79786人,使广大普查员认识为什么要进行普查,非遗普查查什么、怎么查。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大型标语牌、黑板报、橱窗、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宣传普查工作的意义,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参与普查。据统计,全省共投入普查骨干3.97万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普查19.36万人,共计参加普查人员达到23.33万人。四是四个不漏,达到“双百”。浙江在普查工作中坚持做到“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艺人”,开展“拦网式”普查。全省普查工作覆盖面达到两个100%,即村级线索普查覆盖面达到行政村的100%,乡镇项目调查覆盖面达到乡镇的100%。五是增加投入,加强保障。浙江省政府拨出600万元普查专项经费,用于补助全省各县添置录音笔、电脑、照相机等普查设备。全省各地或拨出专项经费,或追加经费,用于普查工作。据统计,全省公共财政投入普查经费达到6451.2万元。一些社会企业和个人热心支持非遗普查工作,如经济欠发达的平阳县闹村乡村民林炳锐,主动出资5000元,支持当地普查。六是有效指导,督办督查。浙江省文化厅在普查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加强措施,有力推进,确保质量。一是会议推动。

  2003年以来,相继召开了7次普查工作阶段性会议,交流典型经验,研讨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任务,规范普查工作。二是下发指导性文件。仅2007年以来,为普查工作接连下发了“普查表式参考文本”、“普查线索提示说明”、“普查工作规范”等35个指导性文件。三是推广有效做法。及时推广了宁波试点模式、景宁加强普查督办督查、衢江区部门挂钩联系乡镇普查等有效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全局。四是加强督导。仅今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厅组织开展了2次普查督导工作,促进普查工作整体推进。七是汇编成果,逐级验收。全省市、县、乡三级共汇编普查资料3249册,做到乡乡镇镇有全面性的普查成果汇编,市、县两级有重点调查项目的成果汇编。普查结束后,浙江采取县对乡普查验收,市对县普查验收,省对市普查验收的“层层上报,分级验收”的方法,对各地普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验收。

  浙江非遗成果“令与会者震惊”

  会议期间展示的浙江非遗普查成果展,令代表们赞不绝口。浙江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1516个乡镇的非遗普查成果计3249册汇编本,以及有关影像资料、正式出版物和70块展板等洋洋洒洒、蔚为壮观,体现了浙江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的不凡历程与取得的丰硕成果,让与会者深受感动。有些省的代表放弃了参观游览,一次次往返于展览会堂,忙着拍照、记录、询问,想把浙江的做法尽可能多地带回去。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屈盛瑞告诉记者,这次到浙江参会收获很大,大家都认为不虚此行。当我们向浙江省非遗中心主任王淼表示祝贺时,这位在非遗保护领域辛勤工作了多年的耕耘者谦虚地说:这并非是某个人的功劳,这些成果饱含了浙江广大普查员的心血与汗水,也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非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边看成果展边对一起观展的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说,浙江的普查成果令人惊喜,浙江的非遗工作扎实有效,这次让与会者都震惊了。黄坤明部长认为,非遗成果应好好进行梳理,有些可入选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周部长还几次与陪同观展的中国艺术院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国家非遗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丙安和浙江文化厅长杨建新说,这样的展览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宣传发动,要动员各省的分管领导到浙江来考察学习。

  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

  浙江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启动早、规模大、方法新、措施实、成果丰。在11月21日的会议上,周和平副部长充分肯定了浙江开展普查工作动手早,效果显著,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思路开阔,试点先行;工作主动,发动群众等做法。他说,通过交流、参观和考察,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很大,深受启发。这次会议对推进普查和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周和平强调,要注意整理利用普查成果。普查工作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一”,即要有一个调查报告,一份保护清单,一套分省分布图集。编篡出版非遗普查分省图集,是完成非遗普查工作的重要标志,要争取在2010年前完成此项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经费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现有普查经费的一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他指出,非遗普查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效果。抓好普查工作队伍培训是整个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这次会后,国家中心将在浙江举办普查培训班,学习浙江的普查做法和经验,重点培训一线普查工作人员。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对于明年的非遗工作,周部长从分类指导、分批开展非遗普查验收,评审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组织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非遗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建设,运用非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发挥非遗资源的特殊优势发展民族工业、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理论研究和队伍建设,要筹划好项目、争取经费、保障经费等方面作了重点部署。

  周和平要求,我们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推动普查工作和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来源: 文化部网站2008-11-29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