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那5961个“代表之家”

宋识径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11-02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徐州市铜山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铜山县县长毕于瑞(左二)向选民述职。

  编者按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总数约270万,但不少选民发出疑问:到哪里去找我的人大代表?从各地看,虽有人大代表公开过自己的手机号码,但终因不堪承受而无奈关机,结果引发质疑。

  自己选出的代表,履职究竟怎样,不少选民竟毫不知情。个别代表开会拍拍手,闭会不见人,却也心安理得。

  这显然有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衷。如果选民不能监督代表,代表不能有效履职,民情、民智无途上达,就难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于是,为支持、规范和保障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施行18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首次修改。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创新工作方式,畅通代表与群众沟通渠道。其中,江苏省的“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一个载体”,指“人大代表之家”,“两项制度”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和县乡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就是一项有益的探索,符合代表法的精神。

  一个载体:代表进“家”

  “以前,我不知道去哪找代表,也不知道该找哪个代表。”10月11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驿城村袁楼二组村民翟广春告诉记者,“现在,有了‘人大代表之家’,代表活动有了固定场所,我想找谁都能找到。”

  翟广春所说的“人大代表之家”,设在一个60多平方米的房间。在这里,驻在当地的每一位各级人大代表的照片、职务、电话都挂在墙上,人大代表以小组为单位经常来这里活动。截至去年年底,像这样的“人大代表之家”,在江苏省共有5961个,基本实现了城市、农村全覆盖。

  什么是“人大代表之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将其概括为“使代表活动做到有阵地、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学习资料,促进代表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一种载体和平台”。柏苏宁告诉记者,建立“人大代表之家”就是将开展代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条件整合起来,以解决代表活动的地点问题、内容问题以及如何操作和效果评价的问题。

  “过去代表组织活动或者接待选民,没有固定场所,有时不得不在路边或者大树底下,非常不严肃,与代表的地位不相符。”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主任葛绍林说,“人大代表之家”让代表有了集中的场所。

  “‘人大代表之家’和‘党员之家’、‘职工之家’不是一个概念。”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希忠的理解是,“要把人大代表之家变成代表学习培训、提高素质的基地,依法履职促进联系选民的平台和实施监督促进发展的载体。”郭希忠解释说,代表的素质不仅仅体现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上,更重要的是要会体察民情、为民请命,会“代”善“表”,因此有必要对代表进行专门的培训。人代会每年只开一次,大量的监督要在日常进行,发现问题即时监督,比“马后炮”监督更为有效,这就需要在平时把代表组织起来,发挥作用。

  “‘人大代表之家’实际上是人大代表们的‘集体工作室’。”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鼓楼区江东街道清河新寓社区居委会主任钟霞说,在“代表之家”,代表们一起学习人大知识,一起研究问题,一起接待选民,一起提出建议,有了“人大代表之家”,就不需要代表个人建立工作室了。

  在柏苏宁看来,人大代表之家的设立,不仅仅是解决了代表的活动场所问题,为代表履职创造了必备的条件,更在于建立了代表活动的制度、计划,把分散的代表组织起来,发挥代表的集体作用,为“代表接待选民日”、“代表向选民述职”两项制度提供载体。

  接待选民:“官员代表”带头参加

  朱昌永是徐州市铜山镇人大代表。他告诉记者,之前,为了解选民意见,他多次到选民家里走访。让他尴尬的是,要么是选民家里没人,要么是对方没有问题向他反映。与此同时,有一些选民有问题却投诉无门。“我的日常工作也很忙,好不容易抽出时间走访,效果却不理想”。

  现在,有了定期的“代表接待选民日”,这个尴尬就不存在了。

  据柏苏宁介绍,接待选民日活动就是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在固定时间(每季度或每月的某个固定日期)和固定地点(一般在“代表之家”)接待选民,并对选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后,及时交有关方面办理。“代表与选民的联系更为密切了”。

  翟广春对“接待日”非常欢迎。除了有急事可以电话联系代表外,他更喜欢在选民接待日向代表反映问题。这时,他可以与每一位代表面对面地交流,其中包括县委书记、县长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别看他们都是领导,他们都是以普通代表身份接待我们,非常和气。”翟广春说。

  对朱昌永来说,由于接待选民的时间在年初就确定了,他可以提前对工作作出安排,提前做好准备。

  由于是省五套班子驻地和多家大型公司总部所在地,南京市鼓楼区集中了更多的官员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在开展“接待选民日”之前,鼓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红云还颇有顾虑:他们参不参加,不但影响其他代表的积极性,还关系到这个制度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坚持下去。

  事实表明,王红云“多虑”了,这些代表不但参加,而且还很积极。

  柏苏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鼓楼区湖南路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的接待日活动。让湖南路街道工委书记蓝绍森记忆犹新的是,柏苏宁等5位代表一次就接待了10位选民,收集各类意见建议共39条,内容涉及城市建设与规划、市容卫生、民生等问题。

  “没有因为有高层领导参与而出现选民扎堆和混乱的现象。”王红云告诉记者,选民反映意见的渠道和机会很多,而且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将依法处理,不会因为接待代表的不同而有差异,他们没有必要专门找“领导”。

  “偶尔也有上访告状的。”钟霞说,这个没有必要担心,越是怕,越是躲,群众意见反而越来越大。通过代表接待,很多问题被化解在基层了,反而有利于和谐稳定。

  让选民信服的是,很多久拖不决的问题,通过向代表反映得到了解决。

  湖南路街道渊声巷小区有一处废弃配电用房,居民多次要求拆除未果。居民们在接待日向代表反映了这个问题。今年,在街道人大工委的协调下,经吴峻等代表的努力,废弃配电房被拆除,有关部门还筹资8万余元在原址新建了自行车棚,周边群众喜上眉梢。

  据介绍,截至去年年底,江苏省参加接待选民活动的代表达78130人次,平均每月有6000多名代表在街道、社区或乡镇、行政村接待选民;接待选民324570人次,收集选民意见93305条,已解决55851条。

  代表回选区述职,选民按意愿填票

  徐州市铜山县人大代表王修美随身携带的包里有一个本子,红色的封皮已经严重磨损。本子一面是“人大代表学习记录簿”,记载着她学习了哪些人大制度知识;一面是“人大代表履职记录簿”,记录着她何时何地接待了哪位选民,向哪个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这样的本子,每位代表都有一册,是代表们述职的重要依据。

  在江苏,每一位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在任期内都要就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情况向本选区选民作一次汇报,接受选民的评议和测评。

  每位代表的述职月份,都在人大代表之家公示。记者在代表述职“台账”上看到,述职有严密的流程:述职前数日,由人大常委会提前发出公告,详细告知选民述职的代表姓名、具体时间和地点,并向述职代表发出通知。述职会议开始后,首先学习代表法有关代表接受监督的条款,再由代表述职,之后接受选民提问、询问和口头评议,再由全体选民代表填写测评表,最后由代表表态发言。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对代表述职专门提出要求: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进行述职,不能用领导干部的述职述廉活动代替;一定要回原选区述职,不能在乡镇、街道召开的有关会议上搞述职活动;要以召开会议进行口头述职为主,不宜公示述职或通过广播电视等方式述职。

  领导干部身份的代表能否与选民面对面述职,是选民,也是人大常委会所担忧的。事实证明,又是多虑了。

  今年5月20日,有4位县乡人大代表在铜山县驿城代表之家述职。其中有一个代表的名字让选民们眼前一亮:毕于瑞,他是铜山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也是铜山县县长。

  “我以一名代表的身份,向在座的选民报告一下我当代表以来所做的工作,并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毕于瑞说。在近4500字的述职报告中,他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履行代表职责情况。在随后进行的测评中,他得到了全部64张满意票。

  “听了代表们的述职,我就知道谁干了什么,干得好不好。”翟广春说,“我完全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填写测评表,满意的填满意,不满意的就填不满意。”

  “述职报告不是做表面文章,不能弄虚作假,要的确有职可述,有事可讲。”钟霞说,这就逼着代表们把工作做在平时,多学习,多履职。去年向选民述职时,钟霞底气十足地向选民报告了几年来如何联系选民,提了哪些建议、议案,哪些已经办妥,哪些正在实施。

  “有的代表把代表身份作为荣誉和光环,自觉不自觉地当起了‘哑巴代表’,这既与代表素质有关,又与监督机制缺乏有关。述职让代表明白了‘代表谁’和‘如何代表’,增强了代表履职的自觉性。”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顾理明告诉记者,述职也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人大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感到选举人大代表不是“走过场”,不是一选了之,选了代表就有权评议监督,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人大意识。

  追访:

  开了好头,贵在坚持

  “以前代表比较‘闲’,现在代表工作忙了,事情多了,成就感强了。”徐州市泉山区翟山街道人大代表之家负责人韩方民说,推行“一个载体、两项制度”以来,代表履职更有压力了,与选民联系更紧密了,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在柏苏宁看来,“一个载体、两项制度”是搞好基层人大代表活动的重要“抓手”,有了这个“抓手”,代表工作便纲举目张了。一位乡镇人大主席说,有了这个制度,人大就知道工作该抓什么、该怎么抓,代表就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一个载体、两个制度”在各地生根发芽的同时,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没有沾沾自喜。

  柏苏宁看到,农村少数地方还没有按要求以乡镇人大代表小组为单位建“家”,有的地方“家”设置过少,还有部分代表小组活动没有固定场所,有的“家”代表过少,发挥不了“家”的作用。有的代表活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有的活动则是无主题、无目的、无意义……

  “个别代表不参与代表之家的活动,我们也没有约束机制。”徐州市泉山区段庄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负责人张燕鹏认为,这影响其他代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泉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书平发现,在接待选民的过程中,选民提出的很多问题并不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鼓楼区人大代表宋兰玉对此深有感触:不管吧,群众有意见;管吧,又没有办法。

  怎么办?“‘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已经开了好头,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孙庭兆告诉记者,其生命力所在,就是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能不能得到落实。

  记者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下一步,将突出强调“实效”。

  “要管好‘家’、用好‘家’,真正使‘人大代表之家’成为‘学习培训之家’、‘联系选民之家’、‘开展活动之家’、‘履行职责之家’;各地要研究制定有效解决接待中群众反映问题的规定和办法,促进有效解决;把代表述职的压力变为履职的动力,将代表述职的评议意见和测评结果作为换届时连任代表提名的重要依据。”柏苏宁说。

  来源: 检察日报2010-10-18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