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保密与公开不是“跷跷板”

李植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4-28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保密法的修改过程中,“保密与信息公开”、“保密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有人认为,保密影响了公开,保密严了,就会侵犯公民的知情权。也有人觉得,当前保密形势严峻,一些公民甚至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泄密的现象时有发生,应该强调保密。保密与公开是“跷跷板”吗?这边高了,那边是不是就一定会低?随着保密法修改的推进,道理愈辩愈明。

  保守国家秘密和信息公开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当今世界并未实现大同,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都客观存在。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保守国家秘密既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也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项重要国家秘密的泄露,导致国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损害国家利益,同样损害了那个国家公民的利益。欧美一些国家在保护公民知情权的同时,对国家秘密的保护亦非常严格。在报章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国家以“窃密”的名义限制他国公民的行动。

  同时,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日益得到尊重。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四权”的前提和基础。保密法的修改,既要有效保护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又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知情权,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个“平衡”考验着立法者的智慧。

  该公开的不公开,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该公开的公开了,同样也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密法和信息公开条例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维护国家和公民利益,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同时,保密法与信息公开条例各有自己的侧重和原则。从促进信息公开角度来看,公开是一般原则,保密是例外;从保密工作角度来看,主要着重对国家秘密的保护。看似相反,并不矛盾。保密与公开不是“跷跷板”,而是相辅相成的,不问条件地、片面地、机械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欠妥当的。保密法的修改,就是既要把该保的密保住,维护国家利益;又要有助于纠正定密过多、范围过宽、解密不及时的现象,保障公民知情权。

  来源: 人民日报 2010-04-28
责任编辑: 崔丽霞
相关文章
保守国家秘密法草案妥处保密和政府信息公开关系
保密法修订草案规定:机关单位定密不当须承担责任
陈斯喜等委员认为保密法二审稿修改得很好
粟戎生:保密问题关键是对人的教育问题
赵可铭:一定要加强全民保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