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国的定密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 李菊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0-02-22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美国对国家秘密的管理较为严厉,但它始终重视将国家秘密的数量控制在有限范围内,真正做到了既保护国家秘密,又促进信息利用。

实行定密官制度,并控制定密官的数量。美国实行定密官制度,定密先定人,以管人的方式来管密。只有定密官才有权对信息进行定密,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定密。定密官分原始定密官和派生定密官。原始定密官是依法或者根据授权而获得原始定密权的官员,在定密工作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克林顿政府、布什政府颁布的有关总统行政命令对此都有规定。奥巴马总统上任后,于2009年12月颁布了第13529号行政命令,明确原始定密权的官员范围是:(1)总统和副总统;(2)有关机构负责人及总统指派的官员;(3)依照规定获得授权的美国政府官员。原始定密官依据其行政权限大小或行政级别高低,享有不同密级国家秘密的定密权。美国对原始定密权的授予进行严格控制,限于执行总统行政命令所需的最小范围,并以书面形式作出,享有原始定密权的官员一般不得转授定密权,每项授权均明确官员的姓名和职位。因此,美国的定密官员的范围是有限的,且每个有原始定密权的官员是确定的、可查的。减少原始定密官的数量被认为是防止过度定密的有效手段,因此,原始定密官数量在逐年减少。1994年原始定密官为5461人,1995年原始定密官为5379人,1996年原始定密官为4420人。1996年原始定密决定共有105163项,比1995年减少了37%。

明确定密范围,遵循定密标准。保密范围是原始定密官必须考虑的定密条件。美国历届总统都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出发,对定密范围作出规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军事计划、武器系统或军事行动;外国政府信息;情报活动(包括特殊的活动)、情报来源或方法,或者密码;外交关系或美国的外交活动,包括秘密渠道;与国家安全(包括打击跨国恐怖活动)有关的科学、技术或经济事项;保护核材料与核设施的美国政府项目;与国家安全(包括打击跨国恐怖活动)有关的系统、装置、基础设施、项目、方案或保护工作的缺陷或效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有属于保密范围之内的事项才可列为定密的考虑范围,不得超出这个范围定密。在定密时,除考虑范围外,还要看定密的事项是否处于美国政府的控制之下,权衡不定密和泄露会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如果政府不能控制拟定秘密的事项,或公开定密信息超过保密获得的好处,就不应定密。

调整定密指导原则,从宽把握具体信息的定密。以前的总统行政命令对于定密采取从严把握的原则,如果原始定密官对于信息定密的必要性存有疑问,就应当先行定密,并采取保护措施。而克林顿政府适应形势需要,颁布的第12958号行政命令调整了这一原则,以切实减少政府秘密,保护真正需要保密的信息。规定原始定密官员在定密时,对于损害结果,不仅是“可以合理地预期”,还必须“能够识别或描述这种危害”。如果对信息定密的必要性存在重大疑问,就不应当将该信息定为秘密。这一政策调整使原始定密官在定密时,可以从宽把握,适当减少定密的数量。

设置定密异议程序,对定密决定进行内部审查。为了保证定密的准确性,美国规定了定密异议程序。当获得授权的秘密信息持有者善意地认为某信息的定密状况不妥当时,有权提出定密异议,由公正的官员或专门委员会加以审查,任何个人不会因提出定密异议这种行为而遭受惩罚。为了保障这一权利的行使,法律规定,提交异议时,异议理由并不需要详细、具体;对于定密异议,有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作出书面答复;异议人可提出复审。

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对定密决定进行外部审查。部际安全定密复议委员会是1996年根据克林顿总统第12958号行政命令的规定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它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接受并审查对信息定密而提出的异议,对定密适当的予以认可,对定密不妥当的予以否决,对定密活动进行外部监督审查。定密异议程序与外部审查监督程序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形成定密的制约机制,防止单方决断的片面性,保证定密的准确性。

规定多种解密途径,加强解密工作。解密是保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秘密信息数量的途径之一。目前,美国的解密制度有三种:一是自动解密。自动解密审查是克林顿颁布的第12958号行政命令增加规定的,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继续保留了这一制度。它要求对已经超过25年的大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秘密信息予以解密,除非自动解密会对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据统计,自12958号总统行政命令颁布实施后,美国因这项制度大约有几十亿页资料自动解密。二是系统解密。各部门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对其所掌握的定密资料,定期进行解密审查。三是强制解密。任何个人或机构均有权向持有定密信息的机关或者单位提出请求,要求对特定秘密信息予以解密,由接受申请的部门决定是否可以解密,对于拒绝强制解密审查的决定,可以向部际安全定密复议委员会申请复议。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10年2月22日
责任编辑: 唐志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