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12-10-25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制日报北京10月24日讯 记者陈丽平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今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他说,五年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社会救助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初步实现了救助范围覆盖城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操作程序科学规范、困难群众应保尽保的目标,对于保障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立国说,五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快速发展,开启了传统社会救济向现代社会救助发展的新篇章,实现了“四个新跨越”:一是在体系化上实现了新跨越,社会救助内容从单一生活救助迈向多样化的综合救助,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二是在制度化上实现了新跨越,社会救助形式从临时性、随意式救助转向经常性、制度化救助,制度设计和救助标准日趋科学、严谨;三是在均等化上实现了新跨越,社会救助范围由注重城市转向统筹城乡,使城乡困难群众均享有社会救助;四是在规范化上实现了新跨越,社会救助对象核定方式由依据人员身份走向依据经济状况、困难类型等因素,制度更加完善,操作更加规范,管理更加严格。

  来源: 法制日报;2012年10月25日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