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负责人: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当好公共财政“卫士”
新华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张晓松)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署财政审计司司长袁野和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刘正均28日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他们表示,审计部门将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围绕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当好公共财政的“卫士”,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审计报告有七个特点
袁野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说,今年审计工作报告客观地评价了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改革的深化,客观地揭示了违规问题、管理不到位问题、政策未落实问题、制度规定不完善问题,客观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客观地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地方针对审计事项采取的整改措施和纠正情况。
总体来说,今年审计报告有以下七个特点:一是更加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二是更加关注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财政管理的绩效,促进加强财政制度建设;三是更加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五是更加注重深入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六是更加注重分析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七是更加注重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宏观性,促进深化改革和健全机制。
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减少
2011年11月到2012年3月,审计署共对50个中央部门进行了审计,延伸抽查了270个所属单位。
刘正均说:“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不断减少,特别是部门本级的问题金额进一步下降,比如审计发现的‘挤占挪用’‘多申领预算资金’两类违规问题金额分别比上年减少了13%和61%。”
谈到违法违规问题减少的原因,刘正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部门切实加强了对相关工作的领导,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各部门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及时纠正和解决了审计指出的问题,并举一反三,提高了预算执行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三是近年来审计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揭示和反映问题,审计工作的层次、水平和成效明显提升,促进完善了部门预算管理相关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