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听取民政部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报告中介绍,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民政部接到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件875件,今年为317件,在178个建议承办单位中排在第十三位。其中主办64件、单独办理121件、分别办理11件、协助办理94件、参阅27件。
反映人民群众呼声
李立国表示,这些建议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四个问题较为集中: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加强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中“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重点建议。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主要是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工作财政投入,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经费,推进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建设。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主要是修订村委会组织法和城市居委会组织法,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加强社区建设特别是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
——社会事务管理。主要是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推动殡葬工作立法,推进孤儿救助工作立法,构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建立全国联网的婚姻登记系统,促进婚姻家庭和谐。
督查督办一抓到底
在介绍民政部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的主要做法时,李立国说:
——完善机制、落实责任。认真实施民政部《关于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的规定》,把人大代表集中关注、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7个建议,列为民政部重点办理建议,由部长签发答复意见。
——主动沟通,询情问策。民政部高度重视与代表的沟通,明确要求重点建议在正式答复前,均要就主要答复意见与代表进行沟通,有条件的要到代表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
——督查督办、一抓到底。对人大代表建议提出的意见,应当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限于条件确实解决不了的,实事求是地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李立国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着力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大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
——养老服务方面。就代表最为关心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民政部把建议办理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推进。今年11月民政部在江苏无锡召开了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研究了进一步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了全面部署。与国家发改委一道,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范围从5个省份扩大到12个省份。会同国家发改委编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各省区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鼓励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
——社会救助方面。就代表关注的“尽快规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妥善解决低保边缘群众生活困难”等问题,民政部多次开展调查研究,启动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已经上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对象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指导意见。
——救灾减灾方面。今年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的灾害偏重年份,民政部就代表关注的“灾害立法”、“科技防灾”、“捐赠款物管理”等问题,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充分吸纳代表提出的建议。今年,民政部共启动救灾预警响应10次、应急响应51次,安排中央救灾资金79批次113.44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余万人次,帮助重建倒塌民房60.9万户,维修损坏民房158.8万户,较好地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方面。就代表关注的“修改村委会组织法”、“规范村委会选举”等问题,民政部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多次赴基层开展调研,对村委会组织法修订草案反复研究论证,对代表普遍关心的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妇女当选比例、村委会任期、村民资格、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的召集方式等问题,提出了调整建议和明确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审议,于今年10月通过了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