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9年4月23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重庵审议时说,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应该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特别是中央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是空前的。我觉得目前还有特殊重要性,就是现在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从经济大国变成经济强国,必须要实行两个方面的转型:一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二是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实现两个升级,即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素质升级。所以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就显得更为关键、更为迫切。周济部长在报告里面说是“当务之急”,我非常赞成。
他说,第一,推进职业教育的体制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其中关键要树立“大职业教育”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跳出传统部门的框框。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和普通的中、高等教育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也应该有比较大的不同。
建议从两头来认真研究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
一头是在办学体制上,应该很好地总结各地这些年改革成功的经验。比如很多地方实行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就是把行业、企业、政府(劳动和教育等部门)和学校(包括高职和中职)等方面一起组成一个办学联合体,同时是利益共同体,特别是行业企业变成办学的主体之一。这样做,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困难,比如师资问题、投入问题、实训问题,特别是对人才需求的灵活适应能力问题等,都明显地改善了。比如天津模式是以行业办学为主的体制。天津50%以上的中职,85%以上的高职都是由行业企业举办的。这些学校的资产、人事还是由行业部门来管,教育部门负责统筹和业务管理。
另一头,在决策统筹的管理体制上也需要进一步改进。现在全国和省级现行的制度多是联席会议的机制,怎样改进加强它的功能,能不能提升成为一个有决策协调功能的机构比如工作委员会,改善政府的宏观管理,特别是要发挥经济、劳动部门和行业组织应该起的作用。其实每个职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标准不应该由教育部门,应该主要由行业和劳动等部门来定的。
第二,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提点建议。
一是现在开始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举措。建议能够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地总结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在适当的时候进一步提出:对除了升入普通高中以外的所有初中毕业生,都能够有保障地让他们上中等职业学校来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是不是可以称为义务中等职业教育,当然这个义务不是强迫的意思,而是政府提供保障的意思。只要是任何一个初中毕业生想上,都可以上。这样就可以保证新就业劳动力的素质。
二是报告提出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目标,就是它们和普通高中、普通高校招生数的比例,和现在已经达到的比例基本上是相当的,这可能是考虑了一些现有的静态因素。如果考虑到动态因素的话,可能还需要研究。比如说经济转型还有一些新产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职业的划分是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多样。另外,还要考虑到改革和发展会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会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认可度、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考虑到可以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这些都是教育部可以推行的一些改革。特别是考虑到能够通过拓宽职业教育这条路来分散和缓解大家都很头疼的千军万马、走普通高中、上学术型学校这样一条窄桥的压力,这样就有可能使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应试教育“紧箍咒”问题能够破题,真正让中小学生能够在比较小的压力下快乐地学习、成长。这个“老大难”的问题,正面攻了多年攻不下来,有可能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建一个更宽的桥来釜底抽薪,攻下这个“碉堡”。所以要考虑到这些动态的因素,特别是要从大的战略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考虑的话,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结构比例,可能还需要采取一个更积极进取的态度,仔细地研究和估算,能够定一个更科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