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9-04-2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吴晶)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周济22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他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周济说,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周济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到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

    同时,职业教育办学思想更加明确,改革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质量逐步提高,发展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68%,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周济强调,国家加大投入,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决定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形成。

    周济说,从2006年到目前,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对于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教育发展、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也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差距。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一些地方和部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不够有力;社会上有些人存在着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收入还比较低;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行业、企业和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能力和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

  来源: 新华社 2009年4月23日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