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劳动合同法实施总体情况较好,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法律实施进展情况不平衡,检查组建议:
结合当前实际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法院及工会、工商联、企业联合会等认真组织实施,各类企业、社会各界努力贯彻落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情况是好的。”12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所作的关于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同时指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法律实施进展不平衡和相关配套法规、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上升
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赴山东、福建、江苏、辽宁、陕西和广东进行了实地检查。在检查期间,检查组到18个城市30多个不同类型的企业实地调查,召开了近20次有职工、企业家、工会和基层执法人员参加的各类座谈会,充分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委托8个省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上升。”报告指出,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按照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口径,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3%,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签订集体合同109.1万份,比去年增长11.9%;集体合同覆盖单位183.4万个,比去年增长7.59%;集体合同覆盖职工1.43亿人,比去年增长11.86%。此外,新签劳动合同的平均期限有所延长。从全国看,合同短期化现象也明显减少,就业稳定性普遍提高。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民工问题,报告指出,“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工工资拖欠持续减少,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培训不断加强,生产作业环境有所改善;农民工参加工伤和大病医疗保险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各地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执法检查报告特别指出,10月份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增加较多,关闭企业数逐月增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下降,一些企业裁员增加,有的企业虽不裁员,但提前或长期放假,农民工下岗和返乡回流增多;受经营困难影响,企业欠薪情况增多,企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难度加大,有的地方还发生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为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又组织调研组到广东、上海、浙江、海南等省市调研,并与安徽、湖北、吉林、甘肃四省人大常委会沟通,了解到有关部门、各地区和广大企业正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据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把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促进就业、稳定劳动关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明确可适当降低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缴费率,抓紧研究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费率及转移接续办法,允许符合条件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以满足其增加工时弹性的要求。全国总工会要求各地工会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引导职工与企业共度难关。广东省要求各地加强对企业关闭破产情况的巡查摸底,优先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保障企业职工基本生活,全力帮助倒闭企业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快速处理劳动争议。浙江省要求各级财政拨出专款用于追加安排欠薪应急周转金,解决被欠薪职工的燃眉之急。安徽省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报告常态化制度和批量农民工返乡情况日报制度,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组织省内跨地区劳务协作和劳务对接活动,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转移就业。
报告中谈到,“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维护劳动者权益、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当前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创造了有利条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执法检查报告在肯定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法律实施进展不平衡和相关配套法规、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部分行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二是劳务派遣用工中不规范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三是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影响劳动合同的签订;四是劳动监察执法力量不足、力度不够。
报告指出,“执法检查和调研情况表明,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已经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越是困难,越要关注民生,越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把劳动合同法贯彻好,更加重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加重视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加重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检查组建议,要立足于保发展、保民生、保大局,紧密结合实际,更好地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一是继续加大劳动合同法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进一步增强劳动合同法制观念;二是重视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四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五是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六是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七是尽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八是调整充实劳动监察机构与人员,强化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