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1届常委会第5次会议>>执法检查报告

汪恕诚:处理好增量与存量关系 做好环评指标总量控制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1-20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10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汪恕诚审议时说,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有若干个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其中环境问题、环境生态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某些地区甚至成了第一位的问题。

    他说,环评法是解决增量的问题。比如我们国家有污染排放指标,排放了多少污水、多少二氧化硫、多少二氧化碳等。现在我们的GDP要发展,国民经济每年基本建设要搞多少项目,每个项目的污染问题如何控制,通过环评这种办法把它控制住,实际上是解决一个增量的问题。回过头来,“十一五”规划定了两个指标,也就是节能减排的指标,一些省和有关部委汇报,几乎已经不可能完成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时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8%,现在按照10%、11%、12%、13%的速度发展,每一个百分比发展的增量远远超过现在要解决的存量问题,因此指标总也完不成。我们讲环评主要是解决增量问题,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

    他说,我们现在的环评比较重视单项工程,即每个工程、每个项目本身造成的环境问题,而不注意整个总量的控制。现在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比如我们要评一个化肥厂、造纸厂的环保问题,他们排放了多少污水?如果他们排放的污水是达标的,属于达标排放,那么这个项目就成立了。结果就发现,太湖也好,某一条流域也好,所有批准的项目都是达标的,但是这条河的污染却越来越严重。说明每个项目的标准控制住了,但是总量没有控制住,结果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现在的环评比较重视的是环评报告本身,就事论事,这个工厂要征多少地,砍多少树林,排放多少污水等等,但是就项目本身的问题来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和区域的总量指标、整个国家的总量指标挂起钩来,这样才能解决总的问题。

    他说,我们要解决长江污染的问题,要把长江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功能区的意思是,比如这条段河流是饮水水源,就绝对不能排污,另一段是搞农业的,再有是搞工业的,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功能区设定不同的水质标准,然后计算每年排污的总量是多少,批准的任何项目是在总量的前提下成立的,超过总量,再好的项目一律不能批。比如大气的排放,以及硫的排放,形成酸雨,要有一个总量的指标,如果总量已经达到了,再好的电厂,再现代化的电厂,一百万千瓦的机组也不能安,因为你的排放突破了总量。如何才能不突破总量?就是别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关闭,腾出指标来给你,但是这种指标的转让应该是有偿的,要有成本价。要建大的电厂,就要关闭小电厂,要买这个指标,算关闭的成本是多少。这样一来,所谓的生态转换、生态交易就形成了,生态补偿的问题也就形成了。

    他说,对环评来讲,现在的倾向是就项目论项目的环评办法,比如修个水电站,要征多少地、淹没多少土地、恢复多少耕地面积,在生产过程当中,沙石料要进行清洗,要对下游造成多少污染,这些问题都要考虑,其实更重要的是我这个水电站对整个流域生态的影响,这个问题要摆在第一位,而这些还是要量化的,而不能简单地定性不定量,这是不好办的。因此我历来赞成抓环境问题要有总量的概念,对每个企业、对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定额的概念,定额也要达标,更重要的是总量要控制住。如果我们国家的发展总量不控制住,那么环保永远搞不好。

    他说,现在的二氧化碳指标还没有列为我们的考核指标,从全世界来讲最重视的就是二氧化碳指标,中国一旦列入二氧化碳指标,必须考虑我们国家的煤炭生产不能超过多少亿吨。我看到一个数字,说我们今年煤炭生产超过了26亿吨,每年新增2亿吨的煤炭增加量,环保怎么达标?因此总量一定要控制住,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现在单纯靠重化工片面发展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环保工作真正做好。再比如电力,到底发展多少?现在一年新增装机一亿千瓦,这是什么概念?比英国的装机容量还多。虽然现在我们高喊新能源,大力发展水电,虽然确实大力发展了,但是一亿千瓦里面,火电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新能源,有9000万千瓦是火力发电,这样怎么谈环境?就不该走这条路。当时发改委对节能减排做了很详细的计划,全国1000家高排放企业要带头,政府跟他们签协议,每个领导都签字,要节能减排多少。如果一个炼铝厂,从国外进口原料,生产电解铝出口,等于一吨铝耗费1.5万度电。如果我们抓节能减排,到了14000度电,达到全世界的先进标准,问题是这个炼铝厂干脆就不开,那么指标一下子也就下来了。

    他说,我们的环评工作,要对每一个环评都认真地去做,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抓好现在的战略环评(流域环评/区域环评),而这个流域环评/区域环评是全国环境规划的一个成分,这样我们的环境工作才能真正做好。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项目要向国家申请项目,但是首先自己要做一个环评,即自己按照规范、标准应该怎么做,包括污染物怎么处理、如何达标等等,这是企业的事情,企业应该做。但是对环评报告的评估、评价是由政府组织的,而政府组织就有两条因素,第一是组织专家和中介机构来做,这是公正。另一个是公众参与,不是盲目参与,而是政府组织公众参加,是由利益相关者参加。但是不要否定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设计单位在设计项目的同时必须要先做评估。

    他最后说,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第一位的问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环保部要勇敢地站到国家的立场上监督这一切。

  来源: 中国人大网
责任编辑: 余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