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8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邹萍审议时说,赞成农业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中央的五个一号文件,政策惠民心、暖民心、顺民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她说,我工作在农业第一线,可以说天天都和农民打交道,替农民说点心理话。现在的化肥、农药、燃油、耕作以及人工价涨得很快,物价上涨很快,但是另一方面,粮食的价格却总也涨不起来。虽然这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认为,最大的粮食安全是要让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不管国家对农业怎样投入,如果农民得不到利益,粮食就不安全,农业就不稳定。
她说,目前抛荒不种地,或者勉强种地的情况很多,以前一到农忙,外出打工的都回来,把该种的都种好才走,现在这两年都不回来了,只把钱寄回来。农忙的时候工价已经涨得很高了,50元一天,而且还供三餐,这样一来,种粮成本就增加了。
她说,只要农民手里有钱了,整个社会和市场就繁荣了,内需才能真正被拉动起来,国家的整个经济才能发展快,就业的压力、违法犯罪的现象也都会减少,这些都是有实际例子的,哪一年的粮食价格上涨了,农民的手里有钱了,那一年的市场就繁荣,就业压力就减轻,违法犯罪就会减少。
邹萍委员说,在3月份代表大会上温总理曾经跟河南省的代表团说“我们不能让养猪的、种粮的吃亏”,这话真是说到重点了,农民稳才能安天下。应该从根本上激励种粮人的积极性,只有当价格反映出了价值的时候,那么才不用再补得那么多,用其中一半的钱补城市低保人员都足够了。现在国家对农村投入了那么多,特别是免了那么多税,也都很见实效,但是大家都在想,这些补贴拿到每家手里都是有限的,只要化肥、农药、机械、油、水、电等不要这样贵,粮食价格能够提高最低收购价,国家也可以不用补这么多的钱,大家也就都满意了。我们算一笔账,如果2000多元的工资,1/3用在吃的上面,农副产品涨价,凭良心说,还是能过的。再一个应该加强大家众所周知的“农业生产是今天,农业科研是明年,农业教育是后天”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