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11届常委会第4次会议>>相关专题>>国务院有关报告

张美兰: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培植农业增效的发展能力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日期: 2008-10-13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国人大网讯 20088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张美兰审议时说,过去的几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干部群众心气最顺的时期之一。虽然今年碰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农业农村形势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说,在当前国家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阶段,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固然是一条重要途径。但在新旧体制转轨之际,城市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阶段促进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必须在农业内部挖潜力、寻亮点,结合本地区发展农业的实际,要以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理念,指导和推进农民增收工作。

  她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要特别重视农业结构调整,这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但是,从孙部长的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到,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快,龙头企业反哺农业的力度不大。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增收困难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中央要求把“三农”工作放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更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那么造成农民收入增加困难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农民收入增加困难,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种偶然现象,它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复杂原因。

  一是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加上农业基础薄弱,导致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及农村科技水平较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这一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营造与培植确保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发展能力,支撑农民可持续地增收。其中,合理的结构是最为重要的支持系统,唯有合理的农业结构、优化的农业结构,才可能支持农民持续地增收。

  二是重视对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劳务价值,为他们进城务工提供便利和服务,现在外出务工农民普遍存在素质低,找工困难,纯粹出卖体力的现象,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是挖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是要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劳务输出产业。首先,要加强劳务基地的培养和建设。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培育特色劳务村镇,逐步形成以特色劳务村镇为重点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大力培育和开发劳动力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出空间,利用各种经济协作渠道和开放平台,建立一批可靠和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入基地,夯实劳务产业基础。其次,培养“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发挥本地在外承包工程“能人”的作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让他们带领农民进入劳务市场,实现对口输出,减少农民工的盲目流动性。

  五是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要切实发挥县乡(镇)劳保服务部门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组织引导、服务管理、法律援助的劳务经济(产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来源: 中国人大网 2008-10-13
责任编辑: 刘静波
相关文章
尹成杰:促进农民增收持续快速增长 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申联彬:要多管齐下大力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