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网讯 2008年8月29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镇东审议时说,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我表示赞成。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
第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投资规模现在已经相当大了,在当前进行宏观调控的情况下还增长了27%,出口又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如果我们经济要稳定增长,很重要的就是消费。城市的消费空间已经不大了,真正要促进消费还是要解决农村问题,如果把农村的消费市场调动起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很大的。所以,农民增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这次专门听取这项报告,证明全国人大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
第二,这几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是城乡差距并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昨天的报告中提到过这个问题,2007年是农民实际增收增幅最大的一年,达到了9.5%,但也是城乡差距最大的一年,达到了3.33:1。我在重庆工作,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重庆的差距还要高,高的年份甚至达到3.4:1,反映重庆大城市大农村互存的现状,农民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农民收入提不高,给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影响,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一个具体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涉及到体制、制度、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个差距一定要缩小,如果不能缩小,如何解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应该下功夫。
第三,我们谈到了农民增收的问题,这是问题的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农民的支出也在加大。昨天报告讲到了农村居民收入构成中的四种因素,从报告中明显看出来,家庭经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增收的同时受到农资价格上涨的影响,抵消了很多。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另外一方面还要看到农民的支出也增加了,农民生活的实际水平提高不多。
第四,现在农民所以能生活得好一些,工资性收入占很大比重,比如在农村看,谁家盖了新房了,那么可能这家就有人在城里打工。但是当前能够吸纳农民打工的中小企业又面临很大的困难,企业老板就要减员。所以,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这一块究竟能不能保持增长的势头?下半年的趋势是怎样的?明年上半年的趋势还能是增长?现在看很难。希望国务院在中小企业的问题上能够出台一些政策,使中小企业渡过当前的难关。这不仅仅是帮助中小企业,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农民工转移的问题,使他们有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第五,粮食补贴问题,去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了5万亿,今年上半年增加了9千亿,全年超过6万亿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下半年各方面工作做得好一点,冲7万亿也都有可能。我个人认为,在国家财力比较好的情况下,能不能增加一些补助来补贴种粮的农民?并不是只有我们国家这么做,发达国家也是这么做的,美国、日本都是这么做的。大家都很关心粮食生产,中国人只有靠自己来养活自己,这确实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首先就是要加大种粮补贴,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就能有所提高。
第六,要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特别是三产。农村尽管落后,但是风光很好,比如西部的很多农村都和景区连在一起。公路一通,过去农民卖一棒玉米只能收几分钱,现在都卖到一块钱了,带动了增收。现在北京郊区的“农家乐”也很多,农民增加了收入,拓宽了增收的渠道。总之,农民的稳定增收是一个突出问题,希望利用三、五年的时间,能够在农民增收上有所突破。